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5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442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1102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37篇
  9篇
中国医学   484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患者,女,50岁,曾于2002年10月28日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第9天早餐后4h出现头晕、乏力,神志模糊,继尔昏迷,急送当地医院,测血糖为2.24mmol/L,给糖后2min神志苏醒。从此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在餐后4~6h出现。2003年1月26日早餐后5h再发昏迷,当地医院测血糖为2.20mmol/L,静脉输糖液,转入我院。既往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产后大出血史、用过甲巯咪唑史。  相似文献   
982.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75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方案进行登记并行χ2检验。结果应用最多的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77.35%)、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46.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0.5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8.30%)、利尿剂(26.42%)和α受体阻滞剂(0.94%),长效CCB明显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物,有78.31%的患者需要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平均服降压药物种类(2.19±0.86)种例。结论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用于以长效CCB为基础的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方案,而利尿剂不是其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83.
异位ACTH综合征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性,47岁,因全身浮肿一个月余,发热、咳嗽一周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面及下肢浮肿伴乏力,渐次出现面长痤疮、唇周长胡须,皮肤变黑,逐渐加重,一周前出现发热、咳嗽。起病后即停经。曾至某医院住院发现顽固性低血钾转诊来院。体检:体温38℃,血压128/83mmHg(1mmHg=0.133kPa),皮肤呈褐黑色,全身皮肤呈凹陷性水肿,未见紫  相似文献   
984.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存在HIV耐药突变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39例,将治疗方案更换为含有LPV/r的抗病毒方案,分别在更换方案的0、6、12、18、24、36、48、60个月时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RNA)及HIV耐药检测。结果 39例病人更换方案前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3个/μL,HIV-RNA中位数为6500拷贝/mL。更换方案后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与更换方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RNA<50拷贝/mL的病人的比例,在更换方案后6、12、18、24、36、48、60个月分别为76.92%(30/39)、89.19%(33/37)、92.11%(35/38)、86.49%(32/37)、84.38%(27/32)、90.32%(28/31)和93.55%(29/3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结论HIV耐药病人更换为含有LPV/r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且不易发生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985.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痺苓祛痛颗粒中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Acquity BEH C18(2.10 mm ×100 mm,1.70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90∶10),0.20 mL/min流速,30℃柱温,205 nm波长为条件。结果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的进样量在0.0932~0.932 0μg(r=0.9995)、0.3015~3.015 0μg(r=0.9994)范围内与其峰曲线下面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28%和98.62%,RSD为2.53%和1.70%。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痺苓祛痛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6.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群数量随之不断增多,既往脊柱融合固定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患者手术节段永久活动受限,脊柱生物力学传递发生异常变化,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甚至发生邻椎病。基于椎弓根螺钉的动态中立稳定系统(Dynesys系统)被用来克服融合固定术的不足。该装置可降低手术节段椎间盘内压力,保留脊柱的部分活动,可在不进行椎体融合的前提下阻止产生疼痛的脊柱运动方向及平面,保留正常腰椎活动并维持椎体稳定性。然而老年患者多伴发慢性疾病,生理功能下降,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临床、影像学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明确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7.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将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术后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炮姜薄层鉴别和成分定量测定标准改进的可行性。方法姜酮和6-姜辣素薄层鉴别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系统为展开剂;姜酮和6-姜辣素HPLC测定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结果炮姜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HPLC法可同时测定姜酮和6-姜辣素。与自制炮姜饮片相比,市售14份饮片中姜酮和6-姜辣素的量差异明显。结论建议炮姜质量控制项下增加姜酮的定量测定,可控制以达不到含量限度的干姜仅轻微炮制即可满足炮姜的现有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中药甘草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的疗效机制。方法建立定量检测胃肠黏膜中多胺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在大鼠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模型上,观察甘草水提物对胃肠黏膜损伤及多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检测胃和小肠黏膜中多胺(包括腐胺、精脒和精胺)的方法;甘草水提物能减轻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减轻胃组织病理损害,提高胃黏膜多胺水平。结论甘草水提物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多胺及其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