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434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1092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37篇
  9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骆驼蓬碱进行生物转化。方法:利用长春花、一叶萩、烟草和金银花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骆驼蓬碱,应用薄层色谱法和质谱法对转化结果进行检识。结果: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均检测到新的转化产物,该转化产物采用碘化铋钾溶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为213.0,二级碎片为198.1、170.2,初步推测为去氢骆驼蓬碱。结论: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将骆驼蓬碱转化成去氢骆驼蓬碱。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胆酸组和对照组喂养1周,每组12只。对照组给以标准饲料喂养,胆酸组给以含0.2%胆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大鼠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胆酸组胆汁分泌速度、胆汁TBA含量、血清ALB含量、MI、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酸可以增加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TBA含量,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再生。  相似文献   
63.
脓毒症以其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成为世界医学界瞩目的 焦点.长期以来,为研究其发病过程和探讨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本文从模型的动物选择、建立、评价及不足等方面综述了脓毒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况,以期找到能忠实再现人类疾病演变过程的合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41例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患者依据X线及CT扫描急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石膏功能位外固定。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13~53个月,平均18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90~100分37例,80~90分4例,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工作,踝关节无疼痛。结论强调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的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才能重建稳定的踝关节。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一种在肝切除术中控制肝血流的新方法。 方法 通过改进肝切除时肝血流的阻断方法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肝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损伤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 4 1± 12 )min ,切肝失血量为 ( 117± 79)ml,术后血清转氨酶为 ( 192± 12 6 ) μ L ,血清胆红素为 ( 195± 71) μmol L ,血清丙二醛 (MDA)为 ( 1.90 2± 0 .78) μmol L ;对照组全肝门阻断时间 ( 2 3± 9)min ,切肝失血量 ( 30 3± 2 72 )ml,术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MDA分别为( 336± 193) μ L、( 10 0± 74) μmol L和 ( 2 .774± 0 .732 ) μmol L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分步再灌注肝血流阻断法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肝血流 ,明显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失血量 ,且对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66.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入面部及颈部标定的老化凹陷区域,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层次。结果:17例患者38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15ml(平均每个部位6.5ml)。除4例患者6~12个月后重复注射外,其余均注射一次。随访时间6个月到4年,效果良好。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面部老化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现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8.
腰椎间盘病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节段腰椎间盘病,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其中男13例(14节段),女10例;平均年龄45.2岁,累及L1、21例,L4、55例,L5S117例。以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的椎间盘病19例,骶椎类肿瘤1例,因原椎节段椎间盘摘除术后6~8.5 a复发3例。[结果]23例平均随访4.2 a,患椎伸6.8°、屈6.7°,左右旋转17°,比术前患椎活动度伸4.1°、屈4.7,°旋转6.8°,有明显进步(P<0.05)。结合患者的满意度和JOA评价,疗效优(31~40)21例,良(21~30)1例,可(16~20)1例,无失败(<16),优良率96.2%。[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替代腰椎间融合术和治疗腰椎间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和CDFI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80例,并先后行CDFI、CTA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和CDFI的诊断准确性。结果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0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0条,而CT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79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81条,CDFI确诊患者颈内动脉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91条,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9条。以DSA为金标准,CTA和CDFI的灵敏度分别为98.89%、85.56%,特异性分别为99.44%、79.4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44%、80.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0%、84.62%,准确度分别为99.17%、82.50%。结论与CDFI相比,CTA检查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不规则斑块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金标准DSA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简单易行,在一定情况下可代替DSA检查,避免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1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外周血DNA端粒相对长度,结合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进行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CI?结果:将头颈部鳞癌病例按照端粒长度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后,端粒长度由短至长的第1?2和3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增加(分别为40.46?41.76和46.18个月,趋势性P=0.009)?与相对端粒长度<1.19的患者相比,相对端粒长度>1.49的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40,95%CI:0.20~0.8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较长的端粒长度与头颈部鳞癌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62岁的患者?女性?不吸烟者以及不饮酒者中更为显著?结论:端粒长度可能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联,还需要其他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