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咳嗽反射下降,痰液、唾液、呕吐物聚集在喉部易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昏迷病人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痰液排出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我们利用刺激病人咳嗽,使深部细支气管的痰液咳之喉部并用吸引器吸出,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2.
倪志宏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35-2936
近来,冠心病领域出现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首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将不同的冠脉事件机制归类和统筹考虑.其次,冠脉再灌注治疗新技术迅速进展,还有心肌酶谱、生化标记物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心肌梗塞出现了新定义,心肌梗死的诊断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3.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案例的创设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开展案例教学是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活性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分别为造模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低剂量组(low-dose drug,LD)、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MD)、高剂量组(high-dose drug,HD),分别检测给药24h和72h后外周血AST、LDH和LDH1的活性。结果:与SH组比较,MI组大鼠可见血清AST、LDH及LDH1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MI组比较,药物各剂量组AST、LDH及LDH1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峰值前移。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AST、LDH及LDH1活性从而抗心肌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用药时间及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玫瑰保春胶囊对更年期大鼠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空白组(去势组)、去势+大豆异黄酮组(大豆异黄酮组)、去势+玫瑰保春胶囊小剂量组(玫瑰保春胶囊小剂量组)和去势+玫瑰保春胶囊大剂量组(玫瑰保春胶囊大剂量组)5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15 d;腹主动脉取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H2O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造模前和药物干预前各组体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大鼠经干预9d、12d和15 d后体质量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其他各组子官指数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玫瑰保春胶囊大剂量组子宫指数增加与去势组和大豆异黄酮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其他各组血清中SOD、T-AOC含量和GSH-Px活力下降,H2O2含量增加,其中玫瑰保春胶囊大剂量组抗氧化能力改善较明显.结论:玫瑰保春胶囊对更年期大鼠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6.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导人式教学法,重点在于设计能够引导出教学内容的案例,加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倪志宏 《护理学报》2009,16(10):21-22
祖国医学是在唯物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早在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就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在如今“治未病”的思想经过了历代学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了当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