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601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471篇
预防医学   678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762篇
  2篇
中国医学   597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有机化学是医、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多且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存在有很大的理解困难,在当前不断压缩课时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是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鉴于此,我们尝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以往单纯以知识传授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较好,有效增强了医、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淤血引起的慢性下腹疼痛、性交后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我院2001年7月-2002年12月用中药煎剂加用2%盐酸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PVCS1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ICPIOL)植人术后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CS)的变化。方法 2005年5月至12月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ICPIOL(Verisyse,美国AMO公司)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12例(23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CS测试灯箱(CSV-1000型,美国Vector Vision公司)检查暗视状态下无/有眩光时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结果 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60±0.77)D,(-0.48±0.77)D,(-0.34±0.53)D,与术前(-15.53D±3.65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最佳矫正视力(IogMAR)分别为0.064-0.12,0.02±0.09,-0.003±0.08,与术前(0.21±0.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各空间频率的CS与术前比较有增高趋势。术后3个月6、12、18周/度的CS在无眩光时和有眩光时均明显提高(P均〈0.01),开始接近正常范围。术后3、6个月在各空间频率上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PIO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眼可以使CSF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显著改善视功能,是一种适用于高度乃至超高度近视眼的可供选择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66.
用免疫电泳分析法测定了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发现血浆Fn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随着病程的进展,其Fn也进行性下降,血浆Fn与血清白蛋白的量密切相关。提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及限制酶分析,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孕妇外周血,脐带血及互胎组织巨细胞病毒(HCMV0。结果367例孕妇中,孕早、中、晚期HCMV阳性率分别为8.6%、1.6%和7.0%,nPCR检出率(4.9%)高于病毒分离(3.0%,P〈0.025)。6份nPCR阳性母血中,3份配对脐血nPCR阳性。提法:nPCR能提高诊断HCMV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HC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球形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和蛋白产物发生的改变。方法:通过延长培养时间和亚抑菌浓度抗生素--灭滴灵的作用,分别获得两类球形幽门螺杆菌(Hp)。结果:两种不利于Hp生长的环境在引起Hp发生球变的同时,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减少,尿素酶活性降低。结论:球形Hp尿素酶活性低下,且在常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抗生素的作用比延期培养更快使Hp发生球形变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条带分析发现抗生素诱变的球形Hp与正常形态Hp基本相似,与延期培养的Hp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9.
榄香烯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近3年来对179例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榄香烯乳治疗组(A组)96例,常规化疗组(B组)83例。对照结果显示:榄香烯乳组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8例,女性71例,年龄29~76岁,平均58岁。肿瘤生长部位:’肺癌15例,食管癌17例,胃癌41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21例,肝癌8例,胰腺癌5例,乳腺癌15例,恶性胸水10例(均为晚期肺癌),恶性腹水35例(均为消化系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本组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或在胸、腹水中找到癌细胞。两组年龄、性别、手术切除、姑息手术和未手…  相似文献   
70.
凉血化瘀方对家兔DIC高凝期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在建立 DIC 高凝期模型的基础上,选用凝血、纤溶、血液流变、球结膜微循环、病理形态学及动物病死率等指标,探讨中医凉血化瘀药作用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凉血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 DIC 高凝期有预防作用,对高凝期上述各指标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其主要作用环节在于改善高凝期这一时相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