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8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4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15篇 |
内科学 | 76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212篇 |
外科学 | 79篇 |
综合类 | 298篇 |
预防医学 | 156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92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10篇 |
肿瘤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卫生科普宣传的时代特征《中国健康月刊》社王莉莎,曲剔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均是以科技发展作先导,为龙头的,公众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意识是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建设活动中,存在着如何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描述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居民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和体脂肪量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探讨体脂率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中有完整体格测量及相关人口经济学调查资料的10561名18~65岁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调查对象体脂率和体重,分析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在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地区和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判断人群肥胖率。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成年女性体脂率、体脂肪量分别为33.6%、19.5 kg,成年男性分别为23.0%、15.7 kg。体脂率、体脂肪量均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地域及城乡人群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地域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女性肥胖率42.0%,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60~65岁女性肥胖率高达52.4%。男性肥胖率37.1%,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60~65岁组下降。北方地区男女性肥胖率分别41.9%、45.6%,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的34.3%、39.9%。BMI与BF%密切相关,但在超重人群中,体脂率达到肥胖水平的人超过50%。结论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北方人群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营养素相关膳食模式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6 444名≥5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利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判定是否患有MCI, 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和称重法获取各类食物摄入量, 结合食物成分表计算各类营养素和膳食总能量的摄入量。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等信息。本研究选取维生素C、维生素E、锌、铁、铜和硒作为因变量, 采用降秩回归法提取营养素相关膳食模式, 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膳食模式与MCI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提取了6种膳食模式, 选取解释度最高的膳食模式1纳入后续分析, 该膳食模式以较多的豆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猪肉、水产类和植物油摄入为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55~64岁组中, 相对于膳食评分Q1组, Q4组患MCI的风险降低(OR=0.69, 95%CI:0.49~0.98);在每日睡眠8 h组中, 相对于Q1组, 膳食评分Q2、Q3、Q4组患MCI的风险均降低, OR值分别为0.68(95%CI:0.51~0....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成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 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同时参加2004年和2009年2轮调查、且在2009年调查时年龄为25~65岁、血样检测和膳食调查数据完整的成年居民,共4 244人.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为标准,血清TC≥6.22 mmol/L时,判定为高胆固醇血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 2009年成年居民平均血清TC水平为4.9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6%.2004-2009年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总体呈大幅增长,尤其是低摄入量组的增幅最大.男性成年居民中2004年膳食胆固醇摄入中低水平者和2009年膳食胆固醇摄入高水平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增加.女性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具有性别差异.膳食胆固醇摄入水平升高,可增加男性居民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8.
99.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是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对MIP-1α的结构来源、生物学特性及在骨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脑皮质刺激方法已被应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用调神通络针刺法结合小剂量抗抑郁药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40例,并与针药结合治疗组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纳入对象均为我院心理科病房及门诊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