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71.
IEOS是一个面向办公自动化(OA)的集成电子办公系统,它采用当今最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了对电子公告、电子邮件以及文件的有效管理,本文对其中的公告管理子系统的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72.
本文就200例经Holter或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心律失常患儿,对其中31例并多种心律失常及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进行10至24年的随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晕船的发病诱因,为预防晕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75名参加海上训练的人员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天气状况、海浪大小、舰艇的大小、通风状况、人员的密度、饮食、睡眠、过度疲劳等与晕船有关。结论:加强艇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去除异常气味、降低噪音与振动、减少视觉刺激、平卧休息、降低重心、加强睡眠、注意饮食可以降低晕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干眼症患者病因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眼病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状为眼局部的刺激症、畏光、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等,严重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影响工作和学习,降低生活质量。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本病,对我院门诊确诊为干眼病的185例患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总结6例儿童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长期随访结果并探讨是否必需安装起搏器治疗。方法    1984年1月至2007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6例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患儿中,男3例,女3 例。年龄3 ~ 11岁,平均(7.8±2.9)岁。主要临床特征为心动过缓,均为体检时发现,均未安装起搏器,随访5~27年,未发生猝死,1例随访27年发现已有心脏扩大。结论    儿童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症状时不需药物治疗,但何时安装起搏器尚需探讨,安装起搏器与否和是否会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也需探讨。  相似文献   
7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两种可调节缝线的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可调节缝线方法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54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结膜瓣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60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透明角膜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并将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远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d114眼(全部)前房形成。第一组患者均在2wk内拆除可调节缝线。第二组患者中,若眼压始终在靶眼压以下者则保留可调节缝线。所有患者随访3~12mo,眼压均在9~21mmHg之间。两组患者自觉症状的比较:在拆除可调节缝线前,第一组患者有明显的眼部磨痛症状的有49例,伴有明显的分泌物的有29例。第二组患者有明显的眼部磨痛症状的有6例,伴有明显的分泌物的有5例。二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组患者中,若眼压始终在靶眼压以下者则保留可调节缝线。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两种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均简单易行,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从透明角膜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后患者不适症状较少,是理想的手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7.
心房扑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快,易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较多的临床症状.我们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程控早搏刺激的方法转复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多态性与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合并心房颤动者作为AF组,在753例窦性心律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左室重量指数等临床资料与AF组进行1∶2配比,选择256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AF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位点的TT和C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60,P=0.019;χ2=4.414,P=0.0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左房直径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TT+CT)发生房颤的风险约为CC型纯合子的0.5倍(OR=0.516,95%CI0.312~0.925,P=0.025)。p22phox基因-930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F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2phox基因C242T位点的多态性与高血压LVH患者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9.
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发展,早搏的昼夜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日益受到重视,但迄今有关儿科的资料报道不多。本文系近10年来我院对50例无症状性早搏小儿,进行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及随访研究,旨在分析其昼夜变化规律及远期预后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15岁,平均8岁;随访期2~10年。DCG检查2~5次,常规心电图检出早搏,但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心脏病史。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X线检查心脏无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