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 (tachycardiainducedheartfailure ,TI H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它是以持续或间断心动过速作为基本病因 ,导致心脏扩大、心壁变薄 ,出现类似扩张性心肌病样改变 ,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故又常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ainducedcardiomyopathy) ,因其基本病因属于心律失常 ,故也有人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arrhyth miccardiomyopathy) [1] 。TIHF不仅有心室衰竭 ,亦可累及心房 ,后者称心动过速性心房心肌病…  相似文献   
12.
赵伟军  侯应龙 《人民军医》2000,43(3):154-155
体位性心律失常 ( posturalarrhythmia)是指由于体位改变而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亦可发生在无任何病症的健康人 ,轻者不易发现 ,重者影响生活与工作 ,临床并不少见。现就体位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机制及防治综述如下。1 类 型  体位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 ,亦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1 1 体位性心动过速 刘仁光等[1] 报道 ,4 5岁男性 1例 ,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5年 ,每次发作均于卧床后即自行终止 ,有时 1d发作数十次。心动过速再次发作时检查 ,坐位听诊 ,心率 1 8…  相似文献   
13.
<正> 按照现有的分类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细胞膜稳定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等四类。但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上述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称之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这些药物副作用小,已被临床应用。本文将就其应用范围、作用机理及用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脏畸形的术前诊断要点、诊断误区及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CoA合并心脏畸形患者,术前超声评估CoA的部位、形态、缩窄程度及合并心脏畸形,将结果与手术、主动脉CTA或心导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术后针对不同手术方法评估矫治部位的二维形态、前向血流压差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正确25例;4例漏诊CoA,超声提示主动脉全程发育偏细,后经CTA或心导管造影证实合并CoA;另1例CoA合并二尖瓣狭窄,经超声复查后根据间接征象提示缩窄.术后1例发生再缩窄.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CoA合并心脏畸形及评估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但对少数特殊病例,在仅有间接诊断证据的前提下,仍需结合CTA共同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硝苯啶对舒张功能障碍心衰血小板胞浆游离Ca^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心脏神经丛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与维持机制及其导管消融仍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之中.Scherf[1]最早于1947年在实验中将乌头碱作用于心房并导致了房颤,因而提出了局灶触发可启动房颤的观点.1964年,Moe等[2]应用计算机模型,假设房颤能够独立于触发事件而以稳定的机制存在,这个自我维持机制被描述为心房内随机旋转环路的多子波.后者被称为"多子波学说",并一直被广泛接受.多子波赖以存在的心房肌被称作房颤形成的基质.当Jais等[3]和Haissaguerre等[4]报道肺静脉内快速触发灶能够持续地诱发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去除这些触发灶能够消除大多数房颤后,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主要来自肺静脉局部触发灶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因此,目前认为触发灶或/和基质是房颤发生或/和维持的主要机制.但触发灶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有了基质是否发生房颤,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与触发灶和基质相关的因素中,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兴奋性调节失衡在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5,6].甚至有人称心脏神经因素是使肺静脉触发灶转入房颤的电生理基质[7].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指冠状动脉局部管径扩大超过邻近正常段血管直径的 1. 5倍。它是一种少见的冠脉改变形式,凡能导致冠状动脉壁中层结构功能削弱的因素,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的扩张,形成冠状动脉瘤。我们从 1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4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3例,川崎病(Kawasakidisease)例,现就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影像学特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此例川崎病 (KD)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为男性, 5岁,因发作心前区痛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患者 16年前因发热伴左胸痛第 1次入院。既往有多年双膝关节痛病史幼年是否患皮疹及口腔…  相似文献   
18.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应侯应龙综述杜日映张宁仔审校(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8)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作为根治预激综合征(WPW)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一种手段,正以其快捷、高效、安全、损伤小等优点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19.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左室功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心力衰竭概念得到了修正,明确了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意义与地位,认为左室舒张过程中主动特性(舒缓)和被动特性(顺应)异常均可以导致心力衰竭。舒张功能异常可为原发,或继发于收缩功能异常;可单独存在,或与收缩障碍并存形成“混合型心衰。无论心衰是舒张性,收缩性,或为混合性,其症状、体征均十分相似,但治疗原则截然不同,故有必要对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测方法及其指标的评价作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 现有资料表明,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不同发展阶段。高心病、冠心病及部分心肌病患者早甚或中期心功能受损往往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正常或大致正常。几乎所有终末期心衰患者不论病因如何,都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