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急性中毒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和隐匿性等特点〔1〕,深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临床医生所重视。中国每年约有3万人发生各种原因的中毒,占人口总体死亡原因的第五位〔2〕。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急性中毒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化学品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急诊,中间综合征以呼吸肌无力、麻痹致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是其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认识不足或处置不当可导致死亡。本科2001年1月-2006年8月收治AOPP患者中,有29例并发中间型综合征,现将其早期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保肝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分为3组:56例COPD并发肝损害患者给予护肝治疗(A组),42例COPD并发肝损害患者未给予保肝治疗(B组),68例COPD无肝损害患者未给予保肝治疗(C组)。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临床转归。结果 A组和B组的临床症状、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高于C组,预后比C组差。A组的住院费用比B组高〔(9534±326)vs(7864±265)元〕。而住院天数〔(25±6)vs(25±6)d〕、肝功能转归和死亡率(17.3%vs16.8%)两组无差异。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肝损害会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但护肝治疗对转归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胶囊治疗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予西药、肺康复等综合治疗的患者63例纳入对照组,将予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综合治疗的患者65例纳入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CAT评分、MRC评分、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功能(RR、Vt、Vc)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AT评分及MRC评分显著下降,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RR降低,潮气量Vt、肺活量Vc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治疗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活血胶囊治疗尘肺合并慢阻肺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4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口服;B组19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联合莫沙比利5 mg/次,3次/d,口服。8周后按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标准的模式对咳嗽、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进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及食管炎治愈率。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烧心及反酸症状改善B组优于A组(P<0.05);食管炎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临床症状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丝裂原 ,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肝细胞再生是受多因素调控的精细过程 ,而重建肝窦血管网是其前提 ,VE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可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DSS饮水法建立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制剂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中药制剂组,分别于第4天给予生理盐水、中药制剂、美沙拉嗪、美沙拉嗪联合中药制剂灌胃。每日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大便性状及体重变化;于第10天收集小鼠粪便行隐血测定,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断颈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PO);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做病理切片,行HE染色评价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各治疗组的DAI、MPO和组织学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不仅能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症状评分,也能改善其病理评分。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素乳油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高毒杀虫剂,该药购买相对容易,中毒病例日渐增多.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救治阿维菌素中毒1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水浓缩腹腔回输对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和血浆RAA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发现在其腹水消退同时,尿量增多,全身水肿情况明显好转,疗效维持2个月以上。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制,笔者于2004年12月-2006年1月,观察了3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腹水浓缩腹腔回输前后肾功能和血浆RAAs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评估重型肝炎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47例重型肝炎患者及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F-1含量,同时检测有关肝功能指标.结果:死亡组治疗前IGF-1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186.37±71.46)ng/ml vs (247.06±48.81)ng/ml,P<0.01],其死亡前含量显著低于入院时含量[(131.70±43.79)ng/ml vs (186.37±71.46)ng/ml,P<0.01].存活组治疗前IGF-1含量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9.44±71.96)ng/ml vs (247.06±48.81)ng/ml,P>0.05],其治疗后含量显著高于死亡组死亡前含量[(198.55±56.68)ng/ml vs (131.70±43.79)ng/ml,P<0.01].IGF-1含量和部分肝功能指标(PTA、CHO、CHE)相关(P<0.05).结论:IGF-1可以反映肝细胞增生情况,动态检测能较好预测重型肝炎发展趋势,对评估重型肝炎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