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赖型钩端螺旋体Loa22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毒性作用和功能影响。方法用赖型钩端螺旋体Loa22成熟肽原核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带有GST标签的Loa22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获取目标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目标蛋白进行检测和证实。用获得的GST-Loa22融合蛋白刺激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来说明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oa2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其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成功表达Loa22成熟肽原核重组质粒,通过鉴定并纯化得到Loa22融合蛋白,该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能使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CCK-8吸光度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HUVEC单层通过率升高。结论Loa22融合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还使得HUVEC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对连续动物传代和试管培养的赖型钩端螺旋体部分致病基因表达差异性的检测,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毒力改变之间的联系,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过程和发病机制.方法 将27只豚鼠分为3组(n=9),分别经腹部皮下接种1 mL体内培养钩体(体内培养组)、体外培养钩体(体外培养组)或钩体培养基(培养基组),接种钩体浓度为108/mL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接种后15d内观察其发病和死亡状况,测量其体温体质量变化情况,并于接种后第15d将存活豚鼠处死,测量脏器系数,了解经不同环境培养的钩体的毒力情况;以赖型钩端螺旋体标准株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所选特定基因作为探针,使用点样仪进行芯片点样.分别提取经豚鼠体内连续数代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与EMJH培养基中培养的钩端螺旋体RNA,逆转录后分别使用Cy5和Cy3进行荧光标记,并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通过分析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了解赖型钩端螺旋体相关毒力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接种后,体内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0%,体外培养组豚鼠存活率为88.9%,培养基组豚鼠全部存活;体内培养组豚鼠较其余两组豚鼠体温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5);体内培养组豚鼠心、肺、肾的脏器系数较体外培养组及培养基组豚鼠更大(P<0.05);解剖后,体内培养组豚鼠肺部出血情况较其余两组更为严重;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到溶血素基因以及其他与钩体生存致病能力相关的基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溶血素基因LA1027、LA1029、LA4004、LA3050、LA3540、LA0327、LA0378、LA1650、LA3937、O抗原连接酶基因LA2089、鞭毛动力蛋白基因LA3576、外膜蛋白基因LA0011及Loa22基因上调.结论 赖型钩体经连续体内培养后毒力增高,钩体毒力变化与其基因表达差异存在联系,了解这些基因的变化意义对阐明钩体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余德立  乐艳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74-2675
为了适应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优化组合中医眼科的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化、现代化,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4.
余德立  余资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21-24,i000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5-06/10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和贵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将出生24h以内的新生小鼠断颈处死后,采用机械法分离视神经管内段的视神经,进行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及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学变化。取第3,5,6代以后的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贴壁后取出分别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阳性产物情况。在第6代培养细胞中添加肿瘤坏死因子α,四唑盐比色法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光学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经机械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24h开始贴壁,贴壁细胞形态以梭形、不规则形为主。经消化传代去除悬浮的死亡细胞,培养至第4代以后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细胞体积大,呈星形、梭形及不规则形,突起少,核相对较大,贴壁细胞呈片状生长。②培养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阳性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呈阳性,髓磷脂碱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小于1%,未加一抗的呈阴性。第6代以后细胞阳性率达97%以上。③细胞增殖活性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结果: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加大,胶质细胞表现出增殖亢进现象,以30m表现最为显著,亢进效果明显强于未添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培养细胞(0.197&;#177;0.002,0.276&;#177;0.005,P〈0.001)。 结论:机械分离纯化新生小鼠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高,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效应,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的细胞,是进一步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25.
余德立 《华夏医学》2005,18(1):121-122
玻璃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不仅引起视力障碍,如果长期不能吸收,还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影响视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玻璃体出血27例27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余德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32-303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新亮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几年来我国先后在许多医学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就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方面作一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7.
经典的人体解剖学教科书上 ,把臂丛神经的变异分为四种形式 ) 1 ,2〕:( 1 )神经根参与上的变异 ;( 2 )干、股、束各段形成上的变异 ;( 3)分支起点组成上的变异 ;( 4 )与动脉血管有关的臂丛变异。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发现两例正中神经起端变异 ,属于臂丛分支变异和与动脉血管有关的正中神经变异 ,可归入第 ( 3)和第 ( 4 )两种类型的臂丛变异 ,为增加临床资料 ,给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一例 (见照片 1 )为成年女性 ,发育正常 ,外观无任何畸形 ,解剖中发现 ,其右侧正中神经内侧根于胸小肌上缘深面发自臂丛内侧束 ,向外下走…  相似文献   
28.
PBL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教学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指在临床前期或临床教学中,以临床典型病案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1].我科开展PBL教学模式以来,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带有目标的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教学结合实习课中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背景:采用中药作为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是否会有效果呢?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中药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丹参酮ⅡA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全反式维甲酸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及不进行诱导的细胞做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间质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CD44,表达阳性率为(91.00±1.58)%,但不表达CD34、CD45,流式细胞学检测其纯度高达95.5%。②诱导分化后经扫描电镜检测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60±2.31)%,Nestin呈一过性表达增加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阴性,不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说明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丹参酮ⅡA能高效地定向诱导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0.
脊椎动物眼的发育是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在前神经板的中线内,它开始以单视野形式出来。以后,单视野分离成为两个视原基,视原基外翻成为双侧视泡。覆盖于视泡壁上的神经上皮在模式基因的影响下区域化成为不连续区,不连续区产生预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视神经(NR)、睫状上皮(CE)、虹膜上皮(IE)。这些模式基因编码Otx、Pax、Six、Rx、Emx和Lhx转录因子家族,其表达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Shh信号的调控,赋予干细胞在发育的视泡及其衍生物中特殊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