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29对肥大细胞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和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肥大细胞P815培养、激发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和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4和IL-13的水平,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IL-29能够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和IL-13.AG490和LY294002阻断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并抑制IL-29引起的STAT3和Akt磷酸化.LY294002阻断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IL-13分泌并抑制IL-29引起的Akt磷酸化.结论:IL-29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可能是通过激活Akt和STAT3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而IL-29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13可能与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2.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IL-18和总IgE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18、总Ig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时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50例(哮喘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COPD组),健康者50例(对照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8、总IgE、IL-8、IL-4、IFN-γ水平.结果 CDPD组急性期IL-18、IL-8、IL-4、IFN-γ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1.8、25.2、116、150.8倍.哮喘组IL-18、IL-8、IL-4分别高于对照组29.9、3.4、5.2倍.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223.2倍,而COPD组血清总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OPD血清中IL-18与IL-8、IFN-γ,IL-8与IL-4呈正相关;哮喘组IL-18与IL-8、IL-4、总IgE,IL-4与总IgE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清IL-18提示细胞闪子参与哮喘及COPD的发病过程.哮喘发作时IL-18与总IgE正相关,而在COPD急性加重期无相关性,表明COPD和哮喘是两类有不同发生机制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bax、bcl—xL、bcl—xS3个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凝胶上rRNA条带的亮度为依据对后续分析用的起始RNA浓度进行调整;以组成型表达的beta—actin基因为外对照,对两类组织来源的起始RNA量进行监测;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验证所用引物的可靠性;随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各基因在两类组织中的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类组织来源的起始RNA量基本一致的前提下,3个基因在成对组织中的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bax和bcl—xS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bcl—xL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结论肺癌组织中也存在.bax和bcl—xS等促凋亡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5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与鉴定新方法。方法: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12.5mg/L)、肝素(100mg/L)的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M199培养系统培养HUVEC。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endoglin(CD105)、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结果:HUVEC均表达CD105和CD31;HUVEC CD105^ 百分率为96.56%,CD31^ 90.42%。结论:该培养系统简便、可行,CD105和CD31有助于鉴定HUVEC的分离纯度。  相似文献   
55.
IgF Fc段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典型的FcεRⅠ是αβγ2异四聚体复合物,表达在超敏反应效应细胞(即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IgE与FcεRⅠ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激活,并释放和合成各种炎症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等.IgE高亲和力受体也表达于嗜酸粒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APC)如单核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FCεRⅠ是αγ2三聚体形式,它不能引起细胞脱颗粒,但可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并以IgE依赖性方式放大APG的抗原提呈效应.本文对FcεR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新型的特异性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双苯甲脒,对肥大细胞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扁桃体组织经酶消化后,将细胞成分用全HEPES缓冲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肥大细胞激发和抑制剂作用的试验在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类胰蛋白酶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同时加入扁桃体细胞悬液中的双苯甲脒,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抗IgE诱导的类胰蛋白酶释放,仅1mg/L(1.54μmol/L)的双杠甲脒,即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类胰蛋白酶达52%,10mg/L则能抑制76%的释放,将预培养时间延长30min,对双苯甲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在培养到45min时,双苯甲脒可抑制高达47%的基础类胰蛋白酶释放,与细胞培养15min后,抗IgE抗体(1g/L)或钙离子导入剂(CI,1μmol/L)引起的类胰蛋白酶释放的量,分别为基础分泌量的3.2和2.6倍,但是,当细胞与全HBSS预培养超过10min后,肥大细胞对抗IgE抗体或CI的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双苯甲脒能够抑制人类扁桃体肥大细胞的IgE依赖性类胰蛋白酶释放。因素,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肥大细胞稳定剂。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制备抗人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hSL-PI)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hSLPI为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SLPI mAb。采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抗hSLPI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均为IgM。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此株mAb所识别的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2000。免疫组化染色表明,mAb与肺和结肠组织的上皮细胞、疑似肥大细胞、扁桃体和包皮组织的疑似肥大细胞的反应性均呈阳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4株mAb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中的SLPI均呈阳性反应。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阳性反应物主要位于A549细胞的胞质内。结论成功地制备抗hSLPI mAb,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用的试剂。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对人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泌的影响。方法: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分别接种于12孔培养板各孔内,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和/或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刺激。刺激时间为2 h、8 h和16 h。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的MCP-1水平。结果:经过16 h的培养,胰蛋白酶可引起浓度相关性MCP-1释放高于基础量,胰蛋白酶在浓度3 μg/L时就可引起MCP-1的释放量增加,100 μg/L时诱导MCP-1的释放量达高峰,为基础分泌量的3倍,胰蛋白酶浓度增加到300 μg/L时, MCP-1的释放量反而下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胰蛋白酶对MCP-1的释放作用。时间相关曲线表明,胰蛋白酶从2 h起即可引起MCP-1释放,16 h达高峰。结论: 胰蛋白酶可促进人肺上皮细胞分泌MCP-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此作用。  相似文献   
59.
Mast cells (MC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diseases. Tissue MCs are originated from hematopoiefic stem cells in bone marrow. In recent years, it was reported that human mast cell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stem cell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novel area.  相似文献   
60.
人嗜碱性粒细胞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的组胺释放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和肝素等,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用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ank’s平衡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后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激发实验,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组胺的水平。结果:浓度为10mg/L胰蛋白酶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其作用强度较抗IgE抗体、钙离子载体(CI)及P物质等为弱。PAR2特异性激动肽SLIGKVNH2对嗜碱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抗IgE抗体、CI、FMetLeuPhe(FMLP)、C5a及P物质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显著的组胺释放。肝素、C5和腺苷在试验浓度内未引起组胺释放,但肝素可显著增加C5a和P物质诱导的组胺释放。结论:胰蛋白酶、抗IgE抗体、CI、FMLP、C5a及P物质均可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地释放组胺。PAR2激动肽SLIGKVNH2不能引起组胺释放,肝素可增加P物质和C5a引起的组胺释放,具有放大嗜碱性粒细胞激活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