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观察了D-GalN致大鼠肝坏死模型中MDA和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并通过VE治疗观察抗氧化剂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损害随着肝和血中MDA的显著升高而加重,二者关系密切,同时,抗氧化系统受损。VE注射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血和肝内VE含量;显著降低了血和肝MDA水平;不同程度地维持了GSH水平和SOD、GSH-px活力,而且显著改善了肝脏病变,更重要的是使致死量D-GalN中毒大鼠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阶段循环功能的改变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肝硬化拟行肝移植的46例患者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三组: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组(A组)、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组(B组)和肝硬化无并发症组(C组)。分别检测有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锲压、左室舒张末容积、每搏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血流动力学表明,肝肾综合征组(A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B和C组(P<0.01),肺毛细血管锲压显著则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心脏每搏量、射血分数则显著低于B组(P<0.05)。门静脉流速有减缓趋势。结论高动力循环功能失代偿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心功能的减退可能在Ⅱ型肝肾综合征发生中起了重要的转折作用。早期减轻高动力循环状态可能是防止肝肾综合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指标。将 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按方案中的病理诊断标准 ,分为轻、中、重度三组 ,并与临床和试验室指标进行对照。分别计算各组实验室指标的平均值 ,并将各项指标与方案对照 ,计算其符合率。结果表明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胆红素 (BiL)与方案的符合率为 2 7.0 1%和 12 .4 1%。血清白蛋白 (A)、白球蛋白比值 (A/G)和γ球蛋白 (γ GP)与方案的符合率均大于 5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度诊断 ,应以A、A/G及γ GP作为主要指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探讨@隋云华!210002$南京解放军…  相似文献   
84.
HBV 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 5 70 0型荧光定量PCR仪 ,对 83 8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同时检测其它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物 ,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HBsAg、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94.3 8%、3 8.5 6%、2 7.3 0 %。各型肝炎的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0 1)。 15例患者的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学分析 ,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与HBeAg阳性呈正相关 ,是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的判断指标。但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新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提高其存活率。方法 分析近20年收治的1013例各型重型肝炎疗效。结果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为主的109例,存活率为30.3%(33/109);第二阶段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胎肝细胞悬液或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近两年又并用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共904例,存活率71.13%(643/904)。两组比较其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0.001)。10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14例—(21.13%),慢性重型肝炎799例—(78.87%)。按入院时病程早、中、晚三期统计,病程早期接受治疗者440例,存活率87.27%(384/440),中期404期,存活率64.85%(264/404),晚期169例,存活率17.75%(30/169)。早期、中期与晚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研究发现,血清总胆红素高于500μmol/L者,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须早期诊断,早期联合细胞因子治疗,以阻断免疫病理对肝细胞的损伤;中期最好能配合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单一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7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均为轻度.HBVDNA均为阳性,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没有相关性,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血清ALT、AST水平及A/G比值有相关性,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ALT、AST水平上升,A/G比值下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血清AST水平、A/G比值有相关性,纤维化程度越高,AST水平越高,A/G比值越低;ALB、CHE均为正常;PTa均>70%;TBiL异常者18例,均≤2倍ULN.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较轻的阶段(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AST水平的上升和A/G比值下降的诊断价值远大于血清ALB、CHE、PTa和TBIL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32例,其中好转者12例,恶化者20例;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8例,全部好转出院。HAV相关者5例,全部好转;HBV相关者36例,好转25例,恶化11例;HEV相关9例,全部恶化,其中6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预后明显差于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HE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亦差于HAV及HB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88.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建立猪肝细胞型生物反应器,与日本KM8800型血浆交换仪共同构建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在体外研究了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浆生化指标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影响。结果 该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血糖、胆固醇及糖化血清蛋白的水平有所下降,对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增加,氨茶碱浓度迅速下降。结论 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系统能参与糖、蛋白、脂肪的代谢,有较好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功能,对重型肝炎有一定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