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患者 男,72岁。1年前因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中间支气管有新生物。此次因反复刺激性下咳于2007年4月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可见气管造瘘口。胸部CT示:右中间支气管起始部有圆形肿物,边界清楚,直径1.5cm,CT值-84.8HU;肿物远端中间支气管通畅,右下肺不张,与1年前CT比较无明显改变(图1)。纤维支气管镜复查:经气管造瘘口放入气管镜,见右中间支气管平上叶口有肿物,呈球形,完全阻塞中间支气管,肿瘤活动,上叶开口和中间支气管远端通畅(图2)。  相似文献   
22.
供肺的保护直接关系到肺移植的成败。目前对供肺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肺保护液的 成分、灌注方式等方面,本文就这些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3.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60岁之后发病,因此对老年患者行肺癌手术是临床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上海肺科医院行肺癌切除手术的老年与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1 019例肺癌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年组在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男性比例更高(76.91% vs 52.81%)。在病理类型上,两组均为腺癌最多、鳞癌次之,但病理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鳞癌的比例较中年组高(37.5% vs 15.6%),腺癌的比例较中年组低(50.7% vs 72.8%)。在临床分期构成比上,老年组病例中Ⅱa、Ⅱb、Ⅲa期的比例高于中年组,中年组病例中Ⅰa、Ⅰb期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高于中年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伴随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随疾病的比例高于中年组(58.6% vs 42.3%)。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男性较多,病理类型以腺癌较多,来院就诊时以中晚期多见,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多于中年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供肺来源的微生物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完成肺移植手术的8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病原学资料, 对气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检出比例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检出耐药菌, 将受者分为耐药菌阳性组(71例)和耐药菌阴性组(17例), 对比分析术后3年存活率, 并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前瞻性分析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9月5日完成的14例肺移植供肺气道菌群和受者预后,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卡方检验, 对供肺和受者的气道菌群多样性、受者术后1年间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的88例肺移植受者, 5年间共检出992株菌, 包括细菌796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8.4%(704/796);真菌196株。2019年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念珠菌属的检出比例均高于2015年(8.2%比5.3%, 13.6%比13.2%, 33.2%比17.5%, 6.5%比5.3%, 26.6%比...  相似文献   
25.
采用ABO血型不相容的器官是缓解移植供者短缺的潜在途径.随着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继开展了ABO血型不相容的实体器官移植,包括肾移植[1-2]、肝移植[3]、心脏移植[4-6]和肺移植[7-8]等.现就ABO血型不相容的实体器官移植的临床价值、免疫抑制策略、免疫耐受和调节适应假说等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肿瘤跨肺裂侵犯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合适的TNM分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肺科医院1997年至2007年接受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例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原发肿瘤是否跨肺裂侵犯,分别统计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跨肺裂侵犯(CF组)入组163例,肿瘤局限单肺叶(SL组)入组326例.根据IASLC最新推荐的第7版TNM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其中Ⅰa期10例(6.1%)、Ⅰb期79例(48.5%)、Ⅱa期5例(3.1%)、Ⅱb期44例(27.0%)、Ⅲa期25例(15.3%).CF组与SL组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51%对63%,P<0.05;Ⅱ期38%对36%,P=0.472、Ⅲa期27%对25%,P=0.422.按照T分期比较5年生存率,T2期CF组与SL组比较:35%对50% (P =0.022);CF组T2期与SL组T3期比较35%对28% (P =0.111).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跨肺裂侵犯邻近肺叶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Ⅰ期不跨肺裂者低,为50%对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大小的肿瘤伴跨肺裂侵犯邻近肺叶者低于T2不跨肺裂者(P<0.05),5年生存率与T3不跨肺裂组相近.肿瘤跨肺裂侵犯的T分期定义在当前分期系统中未明确提及,应当在以后的TNM分期中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27.
<正>球形肺炎是肺炎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因其在常规影像学上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而被称为球形肺炎。它与肺部其他球形病变常混淆,尤其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或肺结核等。2000-2006年在我科诊断的18例患者中有6例误诊,  相似文献   
28.
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3例次(21例患者)肺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3个月、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6%、82.6%、69.7%和58.1%.受者术后2个月时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有10例受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均缓解.4例受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9个月、14个月和24个月时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术后6、12和24个月时未发牛慢性排斥反应的受者分别为95%、78.2%和71.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气管吻合口软化和狭窄发生率为14.3%.结论 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中期存活率较高;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吻合口软化及狭窄是肺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肥胖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3 494例肺部疾病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同将3 494例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BMI<28 kg/m2):3 340例,男2 502例,女838例;年龄(61.9±10.7)岁;肥胖组(BMI≥28 kg/m2):154例,男87例,女67例;年龄(59.7±9.6)岁。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肥胖(BMI≥28 kg/m2)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围术期共死亡26例,其中非肥胖组死亡23例,肥胖组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3/3 340)vs.1.9%(3/154),P=0.118]。两组患者任一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呼吸系统外,肥胖组患者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28 kg/m2)不是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648、OR值为1.911,95%CI(0.711,5.138),P值为0.199]。结论肥胖不引起肺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手段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女性肺腺癌细胞株NCI-H1975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DNA甲基转移酶(DNMT1)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CdR,AZA)作用于雌激素受体α(Erα)阴性的NCI-H1975.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细胞Erα及其下游的产物的mRNA水平改变.结果 经过药物诱导后NCI-H1975 出现Erα下游基因产物PR表达上调.4-羟基三苯氧胺(4-OHT)能抑制经过诱导处理的NCI-H1975细胞株的增殖.以AZA 2.5μmol/L、TSA 100μg/L浓度能诱导NCI-H1975使之PR表达上调程度最强(P<0.01).同时在该浓度下诱导后,经4-OHT抑制后增殖能力下降(P<0.01).结论 HDAC抑制剂以及DNMT1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于NCI-H1975具有抑制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