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正确判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酸碱失衡(ABD),联合运用ABD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_3~-,分析了244例次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参数。仅用预计代偿公式判断,131例次为单纯ABD(53.7%),113例次为二重ABD(46.3%);加用AG分析使47例次单纯ABD改判为二重ABD,19例次二重ABD判为三重ABD;再加用潜在HCO_3~-分析,三重ABD由19例次(7.8%)增至97例次(32.4%)。重肝ABD以呼碱、呼碱并代碱及呼碱代酸并代碱为常见。碱血症与酸血症之比为2.26:1。三ABD患者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纯ABD。提示潜在HCO_3~-及AG对正确判断混合ABD尤其是三重ABD有重要价值,ABD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2.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访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3×10^6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未用干扰素的44例慢性乙型肝为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病型,年龄,性别,病程及ALT等方面皆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结果发现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在治疗完成时,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5.3%,40  相似文献   
83.
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MMSCs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及细胞表型,以获得大量人源性MMSCs。 方法 收集12个人胎儿的骨髓,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儿MMSCs,用显微摄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和图像分析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表型。 结果 0.5~2 h内尽快分离骨髓细胞,24 h换液后可获得约(300±8.0)个贴壁细胞,5个细胞以上的集落为(15±6)个;培养细胞在种植后1~3d为生长滞留期,第4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分裂指数曲线的趋势与生长曲线基本类似,在达到对数生长期后,分裂相细胞明显减少。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细胞分裂旺盛,可观察到干细胞特有的不均等分裂,5~7 d可传1代,连续传10代后,每个人胎儿来源MMSCs可扩增达1011-1012个细胞。MMSCs表型为CD166阳性,CD34阴性。对传代MMSCs进行人甲胎蛋白、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细胞除表达微量甲胎蛋白外,不表达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 结论 人胎儿MMSCs分离成分单纯,容易成功,增殖旺盛,在普通培养条件下不向肝细胞分化。MMSCs作为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13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盛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4,33(4):494-49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 )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NEC的诱因、合并症、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等多项指标.结果窒息、肺炎、体温不升、硬肿症等为NEC发病主要诱因.死亡组与治愈组相比NEC患儿合并或并发败血症、硬肿症、呼吸衰竭、全腹膜炎、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肺出血、全心衰、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脑病之合并率或并发率明显较高(P<0.05).NEC患儿同时合并上述0、1、2、3、4项危险因素时,其病死率分别为3.9%,26%,33.3%,80%和50%,合并5项或5项以上时病死率为100%,治愈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2±6.9)d,死亡组为(4.9±6.2)d(t=7.903,P<0.05).结论应避免NEC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的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5.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重酸碱失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合运用ABD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潜在HCO3^-及Cl^-分析了274例血气和电解质测定参数。结果发现单纯ABD仅78例次(28.5%),二重ABD101例次(36.9%),三重ABD95例次(34.6%)。提示重肝并发多重ABD十分常见。274例次ABD中以含呼碱222例次(81.0%)最多,其次是代碱188例次(68.6%),代酸135例次(49.3%),呼酸20例次(7.3%)最少。碱血症和酸血症之比为2.43:1。并发混合ABD的重肝患者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纯ABD患者(P<0.05,0.01)。强调在重肝抢救过程中要注意ABD尤其是多ABD的防治。  相似文献   
86.
87.
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而存在各种代谢紊乱,加上医源性因素影响,极易发生酸碱失衡(acid-basedisorder,ABD),尤其在重肝晚期并发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常并发混合性ABD,尤其三重ABD,使重肝的治疗变得愈加棘手。本文就重型肝炎ABD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及行为神经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50例,按单双数住院号简单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和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黄疸消退时间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升高,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7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其行为神经发育,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9.
加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4,33(4):481-483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 目前在儿科临床上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病例较多,儿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到本病的诊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1].我国"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虽然几经修订,但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掌握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科学正确评价标准中各项常用指标的变化(如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等)及临床意义是一个重要和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何念海  赵文利  王宇明 《医学争鸣》2004,25(21):1939-1943
目的 :建立和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mesen chymalstemcells,MMSCs)向类肝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及分化过程观察、鉴定 .方法 :采用体外分离培养的MMSCs为研究对象 ,设计不同的诱导分化条件进行体外诱导 ,观察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细胞生物学特性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标志ALB和CK18的表达 ,建立人胎儿M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的优化条件 .结果 :未进行诱导的对照组细胞保持长梭型 ,形状因子 4 .5± 1.0 ,面积较小 ,增生较快 ,呈典型成纤维细胞的漩涡状或火焰状生长 ,培养后期可见 5~ 7个分支 ,无细胞变圆 ,双核细胞率小于 0 .1% ,逐渐老化 ,颗粒增多 .组化染色未见表达ALB和CK18.所有诱导组细胞在培养中细胞分支均减少 ,多为 1~ 3个分支 ,未用基质的细胞仍保持长梭形生长 ,给予基质的诱导细胞部分形态由长变圆 ,形状因子下降 ,给予 5 氮胞苷 (5 azacitidine,AZA)预处理可抑制细胞过度增生 ,细胞形态由长梭型逐渐变短 ,PDGF BB预处理对细胞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 ,细胞容易出现分支 .诱导各组组化染色显示 ,第 2 1日时均有ALB和CK18阳性表达 .诱导 2组~诱导 5组的细胞转圆率、双核细胞比率及ALB ,CK18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诱导 1组 (P <0 .0 5 ) .结论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