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6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343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179篇
内科学   1053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4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622篇
综合类   2584篇
预防医学   961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891篇
  11篇
中国医学   952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0年   13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提取物(VOL)对戊四氮(PTZ)致癫大鼠模型的脑电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用PTZ 37.5mg/kg腹腔注射Wistar大鼠28天建立慢性癫癎模型,同时胃管分组给予VOL 500 mg/kg、1 000 mg/kg、1 500 mg/kg,每天三次,观察大鼠行为及脑电变化.结果:PTZ致癫癎大鼠在28天时87%为重度发作,脑电发作潜伏期及癎波密度分别为4.01±1.70 min,145.75±19.84个/min ,应用三种不同剂量的VOL治疗三周后大鼠癫癎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脑电发作潜伏期延长,分别为7.36±2.18 min、9.42±2.05 min、11.19±1.95 min,癎波密度减少与PTZ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VOL能有效对抗PTZ的点燃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在第3周时才开始显效.  相似文献   
92.
UU和HCMV感染及细胞因子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目的是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 2 1份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分泌物及输卵管液中解脲支原体 (UU)及巨细胞病毒 (HCMV) ,用ELISA法检测输卵管液中IL - 6、IL - 8,研究UU、HCMV感染和细胞因子变化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结果显示 :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液中UU、HCMV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与输卵管液中UU、HCMV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液中IL- 6、IL - 8较正常妊娠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输卵管妊娠与UU、HCMV感染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密切关系 ,与生殖道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与Y染色体位点缺失的相关性,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53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以及5例正常男性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的6个STS位点进行检测。结果5例精液正常男性未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53例患者中6例有AZF区域的微缺失,总缺失率为11.3%。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生精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精子因子(AZF)候选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道了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研究生物胆汁的液晶态。结果表明:胆汁中存在有双折射微粒,它们的图象指出,系层状结构的液晶态。同时,胆汁中也存在有类脂球滴液晶。  相似文献   
95.
丹参提取物对氧自由基引起的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经调理的酵母多糖(OZ)、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fMLP)Calcium inophore(A23187),等几种白细胞激动剂引起的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PMNs)的化学发光和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HO-XO)产生的化学发光。观察到了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764-3对PMN吞噬OZ引起的化学发光及HO-XO系统产生的化学发光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6.
颅内前联合一后联合间线与体表听眦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C-PC间线与体表MC线之间的关系,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分析90例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测量AC-PC线与MC线之间的夹角,确定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CT定位,观察定位效果,验证可靠性.结果AC-PC线与MC线的夹角为7°~13°(9.925±1.24)°.AC-PC线与MC线向前开放10°角的角边线(MB线)基本平行.本研究中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91.8%(脑室造影组87.3%);随访观察CT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结论①体表MB线与颅内AC-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②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CT定位时,可用MC线向前开放10度角边线,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 AC— PC间线与体表 MC线之间的关系 ,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 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 分析 90例 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 ,测量 AC— PC线与 MC线之间的夹角 ,确定 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 CT定位 ,观察定位效果 ,验证可靠性。结果  AC— PC线与 MC线的夹角为 7°~ 13°(9.92 5± 1.2 4)°。 AC- PC线与 MC线向前开放 10°角的角边线 (MB线 )基本平行。本研究中 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 91.8% (脑室造影组 87.3% ) ;随访观察 CT组的总有效率为 95 .3%。结论  1体表 MB线与颅内 AC- 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 ;2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CT定位时 ,可用 MC线向前开放 10度角边线 ,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索通过输尿管镜 (UR)及经皮肾镜 (PCN)采用电刀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 36例 4 1处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内切开电刀探头通过输尿管镜 (UR)及经皮肾镜(PCN)行输尿管内切开。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有效 31例 (86 1% ) ,好转 3例 (8 3% ) ,无效 2例 (5 6 % )。结论 通过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采用电刀内切开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治疗效果良好 ,手术创伤小 ,视野清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 ,自1999年3月在我国使用以来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希望。我院1999年6月~2000年4月应用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33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33例均为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和门诊治疗及随访的癫痫患儿 ,经用1种以上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在血药浓度监测下) ,发作不能控制 ,且在近3月每月发作4次以上者。男性18例 ,女性15例 ,年龄11月~15岁 ,平均 (6.5±4.8)岁。按1981年和1989年国际抗癫痫协会提出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1…  相似文献   
100.
正常He人13—18岁下颌骨宽度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正常He人下颌骨各部位宽度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对26名正常He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相对于18岁,13岁时下颌骨各部位宽度的发育量均完成93%以上;除外髁突内侧点、髋突颈点间距,女性发育完成量大于男性。(2)男女性下颌基骨宽度在15-16岁均有一生长高峰;女性13-17岁下颌角点间距增加,17岁后稳定,角前切迹点间距生长量不多;男性下颌基骨宽度的发育可持续到青春迸发期后。(3)髁状突间宽度,女性生长至17岁即稳定,男性仍有生长,集中表现在髁状突外上方间宽度。喙突间距女性16岁后稳定;男性晚于女性1年进入稳定期。结论:上述结果可为正畸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