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38篇 |
综合类 | 3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为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度的总体参数建立统计学方法。方法:应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的实际,对未控制流行地区居民血吸虫感染度的计算方法进行理论推导。结果与结论:推导并给出居民血吸虫感染度的算术均数和几何均数的理论公式。理论公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现有的人群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的检测水平,为全国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棘球蚴病防治项目进行人群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筛选适宜的检测试剂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国目前已用于防治实践或研制比较成熟的血清学诊断试剂共9种(A、B、C、D、E、F、G、H、I),对收集的400份标本血清,采用双盲法进行检测,计算并比较各试剂的反映真实性的相关指标。 结果 参评的9种血清学诊断试剂灵敏度在42.4%~94.3%,特异度在48.6%~100%,正确指数在0.285~0.802之间,阳性预测值在55.6%~94.0%之间,阴性预测值在35.2%~85.5%之间,一致性在41.3%~85.5%之间,与囊虫病的交叉反应最低为25%,最高达82.5%。结论 我国目前人群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的检测水平较低,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与囊虫病普遍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性,需进一步加强研制灵敏、特异、便于现场应用的血清学诊断试剂,以用于棘球蚴病病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3.
利什曼病的危险因素变迁与控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一种致命性寄生虫病.该病是由于被利什曼原虫感染的白蛉叮咬所致,按照临床表现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粘膜皮肤利什曼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该病在全球88个国家流行,近3.5亿人受其威胁.据估计目前全球感染该病的人数达到1 200万例[1].在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WHO/TDR)中,利什曼病为仅次于疟疾、血吸虫位居第3位的目标疾病.利什曼病威胁着世界上为数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每年利什曼病新发病数达200万人,而且其中80%的国家人均收入每天不足2美元.利什曼病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多年居高不下,仅2001年就造成2 400 000残疾调整寿命年的损失和59 000人死于利什曼病[2]. 相似文献
94.
* 自从1997年第 50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消除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淋巴丝虫病”决议以来,全球消除淋巴丝虫病的工作正规范有序地进行,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1 关于“消除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淋巴丝虫病”的决议1997年第5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消除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淋巴丝虫病的决议,使该病成为继天花、龙线虫病、脊髓灰质炎之后第 4 个要求达到全球消除的传染性疾病。该决议的主要内容有:1) 敦促会员国:①要利用对淋巴丝虫病认识的新进展和制定消除淋巴丝虫病国家计划的新机遇;②要加强防治淋巴丝虫病及与防治其他疾病相…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437.55、30.25和1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结论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97.
杨诗杰 伍卫平 童苏祥 伊斯拉音·乌斯曼 顾灯安 开塞尔 付青 柳伟 周晓农 YANG Shi-jie WU Wei-ping TONG Su-xiang Yisilayin·OSMAN GU Den-gan KAI Sai-er FU Qing LIU Wei ZHOU Xiao-nong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7,36(1):140-143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疟原虫食物泡:抗疟药的靶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是当今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其它一些寄生虫病流行基本得到控制甚至消灭时 ,疟疾流行却难以有效遏制 ,其部分原因是 ,一些传统抗疟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 ,作用机制相仿 ,易使疟原虫产生交叉抗药性。因此发展新型结构且作用机制有别于传统药物的新药是十分必要的。而探讨现用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疟原虫的基础代谢和生化过程 ,从中发掘分子靶 ,可能对基于分子靶设计新药具有指导意义。疟原虫主要依靠消化包括血红蛋白在内的红细胞胞质获得营养。血红蛋白被吞入虫体后 ,在酸性食物泡内被降解为肽段和游离氨基酸 ,并释放出血红… 相似文献
99.
目的明确我国2005~2009年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2005~2009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地区分布以及不同流行病学类型的利什曼病发病时间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1)2005~2009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有上升趋势,报告病例数有所增加,其中新疆喀什地区迦师县于2008年出现暴发疫情,报告病例数较上年上升159%;(2)流行范围仍较为集中,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新疆、甘肃和四川3省,3省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7.8%,且3省报告病例分别集中在本省少数县市,但出现报告病例县数增加;(3)犬源型(甘肃)、人源型(喀什市和疏附县)和野生动物源型(迦师县)利什曼病病例年龄分布不同(P0.05),野生动物源型病例79%在1岁以内,人源型病例仅0.7%在1岁以内,3~4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1岁以内为犬源型发病高峰年龄段,随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数逐渐减少;(4)2岁及以上病例多发生在每年的3~6月份,2岁以下病例(迦师县除外)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迦师县暴发疫情以当年9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近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有上升趋势,不同流行病学类型利什曼病发病特点明显不同。应针对不同流行区疫情特点,采取适宜措施,加强我国西部地区内脏利什曼病防治,控制疫情暴发和流行。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各地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因素和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人群包虫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当地包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 2013年全县人群筛查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查出包虫病患者161例,其中泡型患者2例,推算全县包虫病患病率380.11/10万,囊型包虫病患病率375.39/10万,泡型包虫病患病率4.72/10万。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2.48% (4/161),10~20岁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9.94%(16/161)。随着年龄增长,当地居民患包虫病的风险增加,40~50岁达到最高(OR=2.5325);牧民患病风险比农民高2.626倍,私宰牲畜比未私宰牲畜居民患病风险高3.245倍;牧业乡加依勒玛乡的居民患病风险比农业乡的居民患病风险高2.352倍。结论 随着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推进,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明显下降,但当地患病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