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四川省道孚县棘球蚴病防治中犬驱虫项目的投入和需要情况,分析年驱虫成本的影响因素,估算道孚县全年犬驱虫成本,为经费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1月在道孚县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实地调查犬驱虫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物料成本(驱虫药和饵料)、村级驱虫成本(药物分发、驱虫动员、逐户驱虫和犬粪处理)以及犬驱虫管理成本(培训和督导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犬驱虫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方程进一步估算全县的年犬驱虫成本。结果道孚县30个村的犬驱虫工作需要投入为41 977.05元,实际投入为13 575.54元,投入与需要的差距为28 401.51元,推算道孚县158个村的年犬驱虫投入总缺口约为149 581.29元。投入与需要之间差距最大是七美乡二村,为5 059.85元;其次是七美乡三村,为2 852.74元。生产类型(X_1)和村养犬数(X_2)是各村年驱虫成本(Y)的主要影响因素(F=39.57,P0.05,调整R~2=0.727),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60+1 600.63X_1+33.46X_2。根据回归方程估算,道孚县全年犬驱虫总成本为183 323.00元,其中犬驱虫成本排前5位的村依次是七美乡二村、八美镇曲儿村、龙灯乡夏普隆村、协德乡先锋村和色卡乡格西村,分别为6 746.46、5 509.30、5 269.63、5 074.32和4 901.57元/年。地理分布上,犬驱虫成本最高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八美片区,包括龙灯乡、协德乡、八美镇和色卡乡,犬驱虫成本≥15 000元/年;其次为北部玉科片区,尤其是七美乡和麻孜乡,犬驱虫成本为10 000~14 999元/年;银恩乡和维它乡,以及中部高原农区,包括孔色乡、葛卡乡、格西乡和甲斯孔乡,犬驱虫成本为5 000~9 999元/年。结论道孚县棘球蚴病防治中犬驱虫项目的投入和需要间存在缺口,目前的投入尚不能满足"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工作需要,应加大投入力度,以保障犬驱虫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掌握西藏自治区儿童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西藏自治区棘球蚴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资料。方法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自治区70个县(区)选择调查村,每个村随机抽查200人进行腹部B超筛查,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抽取1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每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户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1~3 g),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对所调查对象中的儿童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儿童13 651人,棘球蚴病检出率为0.40%(55/13 651);在调查的70个县(区)中,仅25个县发现有儿童棘球蚴病患者,其中23个县发现细粒棘球蚴病病例;5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儿童患病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昌都市左贡县(11.84%,9/76)、阿里地区措勤县(1.84%,4/218)、日喀则市仲巴县(1.59%,3/189)、山南市浪卡子县(1.50%,2/133)、阿里地区改则县(1.37%,4/293)。检查女童6 660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32例,检出率为0.48%;男童6 991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23例,检出率为0.33%。6岁儿童6 770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13人,检出率为0.19%(13/6 770);7~12岁儿童6 881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42人,检出率为0.61%(42/6 881),两年龄段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以3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分布,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17.69,P0.05)。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首要危险因素(OR=3250.2,P0.05),然后依次为年龄和养犬率,问卷合格率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棘球蚴病检出率较低,与年龄、养犬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3.
甘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草味甘,性平,有调和诸药及解毒的作用.随着甘草应用的日益广泛及对甘草药效学与药理学研究的深入,甘草黄酮所具有的抗溃疡、抗癌、抗氧化等功用逐渐被人们揭示出来,因此,衡量甘草质量的指标除了它的皂苷类成分,还应包括它的黄酮类成分.以下分别就它的新的黄酮成分及其含量测定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4.
利什曼病的危险因素变迁与控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伍卫平 《地方病通报》2006,21(1):95-97,100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一种致命性寄生虫病.该病是由于被利什曼原虫感染的白蛉叮咬所致,按照临床表现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粘膜皮肤利什曼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该病在全球88个国家流行,近3.5亿人受其威胁.据估计目前全球感染该病的人数达到1 200万例[1].在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WHO/TDR)中,利什曼病为仅次于疟疾、血吸虫位居第3位的目标疾病.利什曼病威胁着世界上为数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每年利什曼病新发病数达200万人,而且其中80%的国家人均收入每天不足2美元.利什曼病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多年居高不下,仅2001年就造成2 400 000残疾调整寿命年的损失和59 000人死于利什曼病[2].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437.55、30.25和1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结论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2~1998年鄱阳湖区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化疗和灭螺药物用量、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降雨量和气温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检验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R~2=0.735,P<0.01。可接受的变量为:上年度人群感染率的自然对数,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单位易感地带面积,氯硝柳胺的用量(元)和单位感染率吡隆酮用量(元)。结论在人群感染率,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仍然促进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下,化疗和灭螺有效地降低了该类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和掌握喀什地区黑热病的流行现况。方法通过对重点流行乡村居民进行普查;根据县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所提供的已治愈黑热病患者的线索,随访患者;采用不同捕蛉法捕捉户外及人房内白蛉。结果3年共普查43467人,查出现患病例242人,患病率为0.56%(242/43467)。随访62例患者,均被确认为黑热病。2004~2006年的普查患病率分别为0.74%,0.56%和0.36%;2004年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7,P〈0.05)。捕蛉灯法在户外不同场所捕捉429只白蛉,其中长管白蛉占19.35%,吴氏白蛉占80.65%,吴氏白蛉为户外优势种。捕蛉管法在人房内、外墙壁上捕捉白蛉658只,密度为8.62只;吴氏白蛉占25.68%,长管白蛉占74.32%;长管白蛉为人房内优势种。结论喀什地区的黑热病发病率较往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8.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包括两种宿主和一个自由牛存的卵期,其传播动力学取决于细粒棘球绦虫、两种宿主、生态环境等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潜能、聚集性,宿主的免疫激活能力,虫卵的散播、分布、活力,环境温度、湿度、地理景观,肉类检疫、死亡动物及其内脏处理、犬驱虫和流浪宿主处理,人群生活卫生习惯和生产方式等.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传播动态的影响,对制定和评价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重点就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因素、两种宿主、生态环境和防治手段埘其传播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早期、准确的诊断是保证及时治疗和控制该病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就多房棘球蚴病的影像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和分析青海省果洛州5个县儿童棘球蚴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青海省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5个县37个乡(镇)的43所学校全部6~12岁学生7 44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结果果洛州儿童抗棘球蚴血清总阳性率为21.24%(1581/7445),其中阳性最高的乡(镇)是玛沁县下大武乡,为45.04%(59/131),最低的是斑玛县江日堂乡,为4.82%(8/166);阳性率最高的县是玛沁县,为24.25%(381/1571),斑玛县最低,为15.13%(14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63,P<0.01);男生和女生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95%(779/3719)和21.52%(802/3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91,P=0.046)。人均羊饲养数与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351,P<0.05),户均养犬数与儿童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青海省果洛州儿童棘球蚴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并存在地区差异;羊饲养量及养犬数与儿童棘球蚴抗体阳性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