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乙胺嗪药盐已成功地用于淋巴丝虫病控制规划,已有证据表明它是安全、有效而相对代价不高的。本文讨论了乙胺嗪药盐应用方面已明确的问题,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昌都、那曲、拉萨、山南、林芝和阿里等7个地区(市)的63个县,按照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城镇等不同生产类型人口所占的比例抽取行政村。从每个行政村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头或牛5头,检查肝、肺等脏器的包囊情况,记录动物齿龄。从每个行政村抽取20户家庭,进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收集户主姓名、人口数、民族、养犬数量、养羊数量、养牛数量、年自宰家畜数量、自宰时间、饮水来源等信息。以家畜是否患棘球蚴病为因变量(Y),以地区(市)、家畜类型、齿龄、生产类型等为自变量(X)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家畜2 143头,其中牛995头,占46.43%;羊1 047头,占48.86%;猪101头,占4.71%。来自牧区834头,占38.92%;半农半牧区922头,占43.02%;农区362头,占16.89%;城镇25头,占1.17%。家畜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3.21%(283/2 134),其中,羊、牛、猪的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8.24%(191/1 047)、9.15%(91/995)、0.99%(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3,P0.01)。包囊多分布在肝脏(69.9%、178/283)。阿里地区家畜棘球蚴感染检出率最高,为28.82%(66/229);林芝市最低,为0.71%(1/140)(χ~2=123.946,P0.01)。不同齿龄家畜中,≥10齿龄的家畜棘球蚴感染检出率最高,为18.85%(33/175)(χ~2=14.488,P0.01)。不同生产类型家畜中,牧区家畜的棘球蚴感染检出率最高,为17.03%(142/834),城镇无家畜感染(χ~2=26.316,P0.01)。共调查7 334户家庭,家畜养殖率为91.7%(6 722/7 334),自宰率为72.1%(5 286/7 334),屠宰时间集中在11月份。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畜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与地区(市)、家畜类型、齿龄及所在的生产类型等因素有关。结论西藏自治区羊、牛的棘球蚴感染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家畜感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村民和学生棘球蚴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方法 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自治区70个县(区)抽取调查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取20户养犬户,每户抽取1人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完全小学,从4~6年级中每个年级抽取不少于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感染棘球蚴的原因,进食前是否洗手,是否与犬玩耍,牛、羊屠宰后病变脏器的处理方式,是否愿意配合免费为犬驱虫等,由调查员询问填写问卷。计算村民和学生对棘球蚴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等的合格率,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364个行政村,其中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城镇分别为109、148、87和20个行政村;共调查村民7 279人,有效问卷7 210份;共抽取70所小学,调查学生10 799人,有效问卷10 274份。村民和学生对棘球蚴病的知识、行为、态度的总合格率为33.76%(5 902/17 484),其中,村民合格率为26.62%(1 919/7 210),学生合格率为38.77%(3 983/10 274),学生总合格率高于村民(χ2=279.88,P0.01)。仅有6.23%(449/7 210)的村民知晓棘球蚴病由犬传播,学生的为34.30%(3 524/10 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901.42,P0.01)。仅有23.27%(1 678/7 210)的村民进食前洗手,学生的为49.74%(5 110/10 274),学生比村民更注意卫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49.29,P0.01)。68.14%(4 913/7 210)的村民从不与犬玩耍,而学生中该比例仅为45.75%(4 700/10 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47,P0.01)。在病变脏器的正确处理方面,村民和学生正确处理知晓率均较低,分别为16.92%(1 220/7 210)和26.91%(2 765/10 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6,P0.01)。在免费为犬驱虫配合度方面,93.4%的村民愿意配合,仅63.23%的学生愿意配合,村民配合度比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4.706,P0.01)。结论西藏自治区村民和学生对棘球蚴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行为、态度合格率亦较低,不利于棘球蚴病的防控,应当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索以牧业组为基础单位的包虫病防治模式在疾控实践中的可行性,评价该模式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四川省壤塘县随机选择康隆村和壤塘村分别作为包虫病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结束后,通过KAP问卷调查、犬粪抗原检测、人群B超筛查等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村共查出51例包虫,其中50例为泡型包虫病,1例为囊型包虫病。实施干预后干预村人群包虫病知晓情况比对照组有了更为明显的积极转变;干预村犬驱虫覆盖率为83.73%,约为干预前的7倍;对照村覆盖率为37.42%,较之前增加1倍。干预后干预村犬驱虫覆盖率与对照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4,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犬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93%和11.64,与干预前26.8%和29.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81和P0.05);干预后干预村与对照村比较犬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干预村完成全村犬驱虫需422人·h,对照组要1 393人·h。结论壤塘县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混合流行的包虫病重流行区。以牧业组为基础单位的包虫病防治模式能够促进疫区包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显著降低环境的传播风险,有利于遏制包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6.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其抽样误差分析的结果,探讨该特定组合抽样样本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7.
伊维菌素防治淋巴丝虫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的抗寄生虫和节肢动物药物,目前已用于丝虫病的防治。本文就伊维菌素治疗淋巴丝虫病的疗效与副反应,杀成虫作用以及对蚊媒及其体内淋巴幼丝虫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烯醇酶(EgEno)基因,并对其免疫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cDNA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 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采用细粒棘球蚴病及其他几种寄生虫病患者的血清和健康人血清,通过ELISA法评价重组EgEno抗原的免疫诊断效果。结果重组质粒pET28a EgEno构建成功。SDS PAGE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E.coli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EgEno相对分子量约为50 kDa,可被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识别。EgEno对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免疫诊断敏感性为81.25%。结论克隆出细粒棘球绦虫EgEno基因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重组EgEno对细粒棘球蚴病有较好的免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明确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黑热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以中国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黑热病病例为基础,描述和分析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三间分布及不同类型的黑热病分布特点。结果 2005-2015年我国黑热病在中西部地区持续流行,流行范围较为集中,新疆两次出现暴发疫情,四川、甘肃省有下降趋势。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省(自治区),3个省份的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5.29%,且报告病例集中在3省份少数县(市)。发病主高峰期为10-11月,4月为发病小高峰。野生动物源型与犬源型、人源型黑热病病例年龄分布明显不同,野生动物源型病例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以内婴幼儿,人源型与犬源型病例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为5岁年龄组儿童。结论 近年来黑热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呈持续性、区域性流行,不同类型黑热病发病特点不同,应进一步研究其流行规律,针对不同区域的流行特点加强黑热病防治工作,控制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0.
新疆喀什市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培训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是我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培训,以提高当地的医务人员、乡村干部、教职工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方法 通过语音、文字、多媒体、讨论等形式,对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乡村干部分批分层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知识的培训.结果 目标人群医务人员、中小学教职工和乡村干部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合格率由培训前的27.5%、12.1%、0提高到培训后的75.0%、68.2%、44.2%.知晓不合格率由培训前的52.5%、45.5%、82.5%下降到培训后的15.0%、10.6%、21.6%.培训前、后知晓合格率、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培训提高了大众对内脏利什曼病的认识和自觉防病的意识.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内脏利什曼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