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和分析青海省果洛州5个县儿童棘球蚴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青海省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5个县37个乡(镇)的43所学校全部6~12岁学生7 44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结果果洛州儿童抗棘球蚴血清总阳性率为21.24%(1581/7445),其中阳性最高的乡(镇)是玛沁县下大武乡,为45.04%(59/131),最低的是斑玛县江日堂乡,为4.82%(8/166);阳性率最高的县是玛沁县,为24.25%(381/1571),斑玛县最低,为15.13%(14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163,P<0.01);男生和女生的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95%(779/3719)和21.52%(802/3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91,P=0.046)。人均羊饲养数与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351,P<0.05),户均养犬数与儿童儿童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青海省果洛州儿童棘球蚴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并存在地区差异;羊饲养量及养犬数与儿童棘球蚴抗体阳性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展望2005年实现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我国淋巴丝虫病的防治进展和现状淋巴丝虫病的流行在我国历史久远 ,隋唐时代公元 6 10年以后即有各种淋巴管炎和丹毒的记载 ,与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和象皮肿类似[1] 。防治前丝虫病在我国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最小年龄分别为 8个月和 7个月。个别马来丝虫病流行村寨的感染率最高达 85 .7%。按防治前的行政区划 ,淋巴丝虫病分布于我国 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南建省、重庆建市后为 16个省市区 )的 86 4个县 (未包括台湾省 )。防治工作开展前 ,全国约有 30 0 0万病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分别占 …  相似文献   
103.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 方法 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 结果 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 条/120 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 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x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受威胁人口 1994年有10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疟疾威胁。92个国家和地区有包括恶性疟在内的疟疾流行,8个国家仅有间日疟。 在这100个流行国家中,由于环境改变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受威胁人口有很大的可变性。据估计,1994年有2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1%)居住在受疟疾威胁的地区。 在许多无疟疾国家,传入或再传入疟疾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班氏丝虫低密度微丝蚴血症在实验室和现场条件下传播的意义,并在实验室以致倦库蚊叮咬不同密度的微丝蚴血症者,观察微丝蚴(mf)的摄入及随后发育至感染期幼虫的情况。从志愿者分别取静脉血1ml和指尖血60μl,以薄膜过滤法和计数室法计数mf的密度。所选不同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都接受过海群生(DEC)常规治疗。在夜间22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人群包虫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当地包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 2013年全县人群筛查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查出包虫病患者161例,其中泡型患者2例,推算全县包虫病患病率380.11/10万,囊型包虫病患病率375.39/10万,泡型包虫病患病率4.72/10万。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2.48% (4/161),10~20岁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为9.94%(16/161)。随着年龄增长,当地居民患包虫病的风险增加,40~50岁达到最高(OR=2.5325);牧民患病风险比农民高2.626倍,私宰牲畜比未私宰牲畜居民患病风险高3.245倍;牧业乡加依勒玛乡的居民患病风险比农业乡的居民患病风险高2.352倍。结论 随着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推进,10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患者构成比明显下降,但当地患病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包虫病流行现状,为评价现有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额敏县2007-2013年包虫病防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人群筛查169 348人次,查出包虫病患者773例,其中泡型包虫病患者4例,推算额敏县包虫病患病率为0.45%。共检测6~12岁儿童血清样本12 510份,其中阳性样本339份,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由2008年的7.14%下降为2013年的0.40%,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2=200.5,P0.001)。共检测犬粪样本11 767份,其中阳性样本216份,犬粪抗原阳性率由2008年的4.34%下降为2013年的0.63%,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2=68.83,P0.001)。共检查羊17 215只,其中患病390只, 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由2007年的6.56%下降到2013年的2.02%,呈总体下降趋势(趋势2=59.79, P0.001)。结论 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当地终末宿主犬的棘球绦虫感染率,进而降低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和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9.
费用分析是卫生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如何计算卫生事业重要投入之一的人力,是卫生经济学研究常常面临的问题。本文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疟疾监测的具体实践,构建了疟疾病例被动侦查中兼职人员的费用分配模型。1研究对象在...  相似文献   
110.
黑热病已成为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喀什地区的黑热病疫区采取了以药物灭蛉结合普查病人和集中治疗患者的大规模综合性防治措施,通过10余年的防治,黑热病发病人数由1975年的124例降低到1988年11例,发病率下降91.1%.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的增加,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递增,发病地区由1988年的3县1市,增加到2002年的10个县市, 2002年发病人数为322例.莎车县1996~2002年发现黑热病患者1例,2003年2例.2004年7月~2006年5月又先后出现9例,均为新发病例,9例患者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