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施剑  伊桐凝  于世家 《光明中医》2012,27(5):896-897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炎症因子(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控制血糖基础治疗相同,中药组配合中药木丹颗粒。结果①中药组治疗后FPG,2hPG,血脂TC、TG,LDL-C、BMI水平均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而HDL-C则升高,亦没有统计学意义;②T2DM组的C-RP水平、IMT均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木丹颗粒通过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从而可以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静生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生是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师通过几十年对中医理论的不断研究探讨和临证悉心观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球状脂联素在抑制波动性高血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 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5天.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交替组(葡萄糖5.5/25 mmol/L,每8 h更换培养液一次)、高渗组(甘露醇25 mmol/L)和高渗交替组(甘露醇5.5/25 mmol/L,每8 h更换培养液一次).葡萄糖交替组中部分细胞用不同浓度(0、0.5、1.0和3 mg/L)球状脂联素干预,用脂联素受体1特异性小干扰RNA作用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脂联素受体1和受体2 的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葡萄糖交替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葡萄糖交替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0、0.5、1.0和3 mg/L)球状脂联素作用内皮细胞,发现3 mg/L球状脂联素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凋亡(P<0.01),并能显著拮抗波动性高血糖诱导的脂联素受体1 mRNA表达的下降(P<0.01).不同组间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2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iRNA作用内皮细胞后球状脂联素这种抑制凋亡作用显著减弱(P<0.01).结论 与持续性高血糖条件比较,波动性高血糖显著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而对脂联素受体2 mRNA的表达无影响.球状脂联素可能通过脂联素受体1拮抗波动性高血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球状脂联素(globular adiponectin,gAd)是否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并探讨其相关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100、200和400 mg/L)AGEs培养HUVECs 24 h或48 h,其中一组预先用3mg/L gAd处理24 h.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检测phospho一α AMPK和αAMPK蛋白表达,以及TT-PCP,检测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AGEs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200mg/L AGEs组比较,经gAd预处理后的200mg/L AGEs组细胞活性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P-αAMPK/αAMP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AdipoR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gAd可能通过激活AMPK/AdipoR1通路抑制AGEs诱导HUVECs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有关。在现代医学中经常使用降糖药联合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治疗DPN,效果确切,但存在毒副作用大、耐药性高、依从性差等问题。传统医学治疗DPN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复方,有作用靶点多,疗效机制广和药物毒性低的优点。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证型的代表方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本文主要从基础方证分析、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三个方面探讨补阳还五汤对DPN的治疗作用,旨在研究其治疗DPN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静生  孙巍  刘萍  刘会武  伊桐凝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20-22,F0003
目的:复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观察中药黄芪复方干预后其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①选取雌性Lewis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6只/组。②电鳐购于美国加州,捕捞后取出电器官空运,-60℃冻存。用冷磷酸盐缓冲液将电鳐的电器官制成匀浆,制备粗提物,亲和层析技术分离提纯乙酰胆碱受体用于大鼠免疫。③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将含有30μg乙酰胆碱受体的弗氏完全佐剂200μL注射于鼠两后足垫皮内进行初次免疫,3周后行二次免疫,将含有20μg乙酰胆碱受体的弗氏完全佐剂200μL注射于鼠两前足垫皮内,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④初次免疫后,观察各组大鼠肌无力症状(叫声低微与活动减少是判断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首发症状),并根据Lennon标准进行评分(分为0-3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肌电图的改变亦是判断模型建妒的重要指标,故采用肌电图检测重症肌无力衰减程度,以(第5个反应波幅-第1个反应波幅)/第1个反应波幅&;#215;100%表示。⑤成模后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组灌胃给予自拟黄芪复方(黄芪、白术、枸杞、何首乌、枳壳、升麻)8.4g/(kg&;#183;d);西药组灌胃给予强的松片5.4mg/(kg&;#183;d);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给药1次/d,连续1个月。处死大鼠.电镜下观察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2只、西药组1只大鼠因肌无力症状恶化于初次免疫后第3周死亡脱落,共2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肌无力症状Lennon标准检测结果: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于初次免疫后17d开始相继出现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叫声低微等肌无力症状,按Lennon分级评为1分;3只症状迅速恶化,呈濒死态,评为3分,随后1周内相继死亡,其余大鼠呈慢性发病。正常组大鼠均无肌无力症状表现。②重症肌无力肌电图检测结果:初次免疫后第4,8周,正常组大鼠腓肠肌电图波幅均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肌电图波幅衰退程度均大于15%,证明造模成功。③给药1个月后各组大鼠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电镜结果:正常组突触前、后膜结构完好;模型组突触间隙加大,神经肌肉接头褶排列紊乱,局部溶解消失,突触小泡数量减少;中药组出现新生轴突终末分支,内含丰富的突触小泡;西药组则无新生轴突,神经肌肉接头褶排列紊乱、溶解消失,突触前部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空泡化依然明显。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经中药黄芪复方治疗后,可促进其神经肌肉接头新生轴突的产生,并增加突触小泡数量,从而减轻突触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是否具有抗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于正常糖浓度培养液 (5.5 mmol/L)、高糖培养液和高糖(33 mmol/L)+阿司匹林(0.01、0.1、1及3 mmol/L)培养液中培养48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衰老细胞,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高糖培养液作用HUVEC 48 h后,细胞呈现衰老状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端粒酶活性明显减低,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S期显著减少,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增加。0.01、0.1和1 m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细胞形态改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端粒酶活性增强,S期细胞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而3 mmol/L阿司匹林作用后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糖环境下阿司匹林(0.01、0.1和1 mmol/L)具有抗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HUVECs,Hcy以不同浓度(0、0.01、0.1、1.0、3.0、5.0 m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6、12、24 h)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结果随着Hcy浓度增高或作用时间延长,HUVECs凋亡率、活性氧生成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DDAH-ADMA)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endothelial cell senescenc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glucose. Methods The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wer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e.g. 5. 5 mmol/L (normal level),and high levels as 11. 0, 22. 0 and 33. 0 mmol/L. for 48 hours,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SA-β-gal stai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senescence of cells.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PCR-ELISA).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ADMA concentration and DDAH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group, after the endothelial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 (11. 0 - 33. 0 mmol/L) for 48 hours, the number of SA-β-gal positive cell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7.00±1. 73)%, (12. 67±2. 03)%, (16. 00±2. 26)% vs. (4. 00±1.33)%, P>0.05, P<0.05, P<0.05] and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 dramatically [(91. 32±4.01)%, (78. 44±3. 78)%, (56. 04±3. 35)% vs. 100%, all P<0. 05]. The ROS level (mfi) was increased in all high glucose groups (159. 84±27. 52, 188. 99±18. 77, 244. 56±20. 96 vs. 117.11±18. 76, P<0. 05 or P<0. 01). At the same time, the ADMA (μmol/L)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0. 78±0. 14, 0. 88±0.18,1. 08±0.15 vs. 0. 70±0. 12, P>0. 05, P<0. 05, P<0. 05), and DDAH activity was decreased [(91. 32±4.01)%, (78.44±3.78)%, (56. 04± 3. 35)% vs. 100%, all P<0.05]. Conclusion High glucose can accelerate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hange in DDAH-ADMA syst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V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冠心康治疗组,饮食量为100g/d。分别于第1、6、10周兔耳中央动脉取血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第10周末处死动物,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血管中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基因表达。结果:第6、10周末模型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第10周末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血管内膜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p65、VCAM-1以及MCP-1表达增强;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内膜损伤程度减轻;NF-κBp65、VCAM-1以及MCP-1蛋白表达减少,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减少。结论:冠心康颗粒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VCAM-1和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