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51.
小儿快速心律失常320例射频消融效果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效果,构成比和相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1年3月~2000年12月我院经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2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320例患儿(年龄6个月~16岁)中,225例为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中左侧房室旁路消融成功率为98.3%,右侧房室旁路成功率为9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8例,成功率为98%,复发率为4.6%;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6例,成功率为83%,复发率为1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31例,左室间隔部IVT成功率为100%,右室流出道IVT成功率为85.7%,总复发率为12%.并发症1.6%(5/320),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例为左侧房室旁路,2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为AVNRT;动静脉栓塞3例(8个月~3岁),静点尿激酶后缓解.31例IVT心室速率为150~240(198±26)次/min,QRS波时限0.09~0.12(0.10±0.01)s,25例有室房分离.22例室速(VT)起源于左室,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全部320例快速心律失常中,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0例;因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9例,其中4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射频消融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在<4岁儿童和婴幼儿应严格掌握适应证;(2)AVRT和AVNRT是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3)小儿IVT多呈窄QRS波,室房分离是诊断IVT的有力依据;(4)心动过速心肌病经早期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应特别注意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房室同步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4例药物难治性HOCM患者。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不适合行化学消融治疗而植入DDD起搏器。评价术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2周、≥1年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平均随访(2.1±1.3)年,所有患者存活。5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亦未加重,1例无改善最终行外科手术。NYHA心功能由(2.64±0.74)级改善达到(1.57±0.65)级(P0.01)。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静息LVOTG术后2周下降了49.18%,术后1年下降了71.65%(P0.001),IVS亦有减小趋势(20±4比18±4,P=0.006),但LVPW、INEDD、LAD、LVEF无明显改变。结论房室同步起搏治疗可明显缓解HOCM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LVOTG,长期起搏可使室间隔厚度有减小趋势。房室同步起搏治疗可作为不适合化学消融治疗的HOCM患者另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3.
射频消融犬心室肌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8只犬心室肌,病理损伤为类圆形均匀的凝固性坏死,边界清晰,损伤范围与所用能量不相关。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55.
对我院3年来12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的射频消融术进行分析.以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 ,73岁 ,因间断胸痛 5年 ,加重 2个月以“冠心病、陈旧前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收入院。入院次日静息时发作胸痛 ,持续时间达 1~ 2h。发作时ECG示前壁V2 V6,下壁Ⅱ、Ⅲ、aVF导联ST段降低 0 1mV ,自觉憋气 ,双肺腋后线可闻湿音 ,心率 80~ 90次 /min。血清酶CK、CK MB正常 ,cTnT和cTnI增高。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轻度肺淤血 ,超声心动图示LVEF 34 %。予以静滴硝酸甘油 180 μg/min、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多巴酚丁胺、利尿等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 ,病情趋于稳定。于住院第 10…  相似文献   
57.
冠状动脉造影和射频消融术引起肺栓塞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男性 ,5 4岁 ,因反复发作心悸伴胸闷及心前区隐痛9年 ,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于 1999年 11月 10日入我院行射频消融。既往患有高血压病 ,现服药控制于 12 0 /80mmHg(1mmHg=0 .133kPa) ,吸烟史 10年。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未见异常 ,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于 1999年 11月 17日下午行冠脉造影和射频消融。先行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 ,静脉注射肝素 2 5 0 0U ,结果示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左心室稍大 ,室壁稍厚…  相似文献   
58.
记录心室晚电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导管电极由心内膜直接记录,另一种是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的方法。前者诊断标准明确、在心室舒张期记录到高频低幅的碎裂电位即是晚电位。但该方法为有创性,不便于广泛应用。SAECG是无创性检查技术,目前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应用。诊断心室晚电位,  相似文献   
59.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 ,行慢径消融 ,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 ,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 :I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 42 % (5 / 12 ) ,低于Ⅱ组的 6 6 %(2 3/ 35 )。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18.2± 2 9.3msvs 2 5 3.3± 80 .3ms,P >0 .0 5 ) ;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2 5 .8± 71.8msvs 175 .4± 41.9ms,P >0 .0 5 )。Ⅱ组ERP AVN消融后显著延长 (2 78.9± 5 8.9msvs 2 35 .8± 39.6ms,P <0 .0 5 ) ;AHmax消融后显著缩短 (172 .0± 6 7.1msvs 331.6± 86 .6ms ,P <0 .0 5 ) ;消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FP)显著缩短 (2 78.9± 5 8.9msvs 330 .0±5 5 .3ms,P <0 .0 5 )。消融前Ⅰ组AHmax短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与消融前AH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AHSVT短于消融前AHmax(P <0 .0 5 )。结论 :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者较难经常规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后曲线“尾巴”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的一项指  相似文献   
60.
直线加速器对植入的永久起搏器的直接照射是否干扰其感知功能仍不清楚。我们最近收治了例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又发现患有右侧肺癌的患者,X线胸片显示肺癌的位置正在起搏器的后方。因病情需要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我们对该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并对起搏器感知功能影响做试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