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10天冶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于2013年9月17日安置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鄄D)出院后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胸部电击感,发作前无心悸感,3天内共电击11次。经透视证明为右室电极脱位。分析发作时腔内图考虑为感知心房信号导致误放电。  相似文献   
132.
<正>近年来陆续报道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统称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简称VTs)可在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由于主动脉窦的解剖和毗邻结构复杂,充分理解主动脉窦的解剖和毗邻结构、靶点处的X线影像和电位特点能够提高消融  相似文献   
133.
碎裂QRS(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波的心电图概念由Das等[1]于2006年提出,是指体表心电图一个或多个导联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各种形式的QRS波三相或多相,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QRS波代表心窒除极,其时限反映了激动在心室内的传导时间,QRS波还反映心室除极的同步性,心室除极越同步,QRS波变窄,心室除极越不同步,QRS波增宽;QRS波振幅除取决于心肌细胞数量外,还取决于有无心肌细胞肥厚,心脏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和阻抗.电极位置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夹角等.fQRS波代表心室除极的异常,心窒除极异常可以是功能性的,如心肌冬眠,心肌顿抑,电解质紊乱等;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fQRS波存心电图上可以表现为QRS波异常和/或QRS波振幅异常.  相似文献   
134.
慢径不应期长的房室结双径路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任自文,宋有城,朱俊,齐向前,袁贤奇,李建冬绝大多数房室结双径路快径不应期长,慢径不应期短,因此房性期前刺激可以首先...  相似文献   
135.
患者男性 ,6 7岁。因发作性晕厥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术后 3年 ,ICD连续放电 6次 ,心悸伴头晕来我院就诊。  患者 4年前 ,因反复晕厥 ,在我院住院治疗 ,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阵发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阵发心房颤动 (房颤 )。于 1999年 1月行ICD植入术 ,经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植入Medtronic公司的Transveive 6 936心室电极导线 ,Medtronic公司的MicrojewelTM72 2 3cxICD (图 1)。术后随访 3年 ,按照设置的ICD诊断治疗程序 ,ICD工作正常 ,术后 1年曾有过一次因房颤的误放电 ,经过设置稳定性参数 ,未再发生相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6.
13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自文 《临床荟萃》2003,18(9):539-54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 ,来不及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及时抢救 ,患者多死于医院以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心脏病 ,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 ,其中 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另外不足 2 0 %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并进行积极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我…  相似文献   
138.
1病历摘要男,54岁。20年前曾因站立时间稍长出现黑蒙,周身疲软,随即意识丧失摔倒在地,约2~3min后苏醒,伴全身大汗。此后在突然起床、排便或长时间站立时先后发生晕厥6次,尚有多次濒临晕厥,因立即坐下或躺平而避免。为进一步明确晕厥原因入院。入院后经各种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遂进行倾斜试验。试验方案为倾斜80°持续45min,心电示波监测,同步记录动态心电图。患者平卧时血压16/12kPa(120/90mmHg),窦性心律,心率66/min;在倾斜第23min时主诉全身不适、恶心,心率明显减慢,从47/min渐至用/min,直至窦性停搏。血压测…  相似文献   
139.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华法林目前临床应用的现状,评价其临床适应证、疗效及副作用,探讨规范临床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临床监测和调整剂量的时间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半数以上患者属被动抗栓治疗。3.00mg起始量组和中、大剂量(4.50-9.00mg)起始组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所需时间、住院天数、监测INR总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与出院剂量相比,3.00mg起始组符合率为47.50%,中、大剂量组仅为16.67%。出血的发生与高INR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相关。结论对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每日3.00mg起始量安全有效,平均维持剂量3.00mg;同时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加强患者自我监测教育。  相似文献   
140.
患者女,17岁,阵发性心悸7年,开始每年犯病1~2次,近年每月数次乃至每周数次,每次持续6~7小时,需注射西地兰或维拉帕米方能终止,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V_1有rS及QS二种形态.心悸时心电图为室上性心动过速,QRS不宽,心率200次/分.心肺物理检查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患者要求射频消蚀治疗术,消蚀前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心房程序刺激(S_1S_1600ms)时,预激程度随S_1S_2缩短而加重,S_1S_2350ms时V_1由rS变为QS型,S_1S_2280ms时QRS180ms,A_2V_260ms,S_1S_2270ms时A_2V_2220ms,比S_1S_2280ms时延长160ms,预激波消失,QRS 100ms,并有心房回波,S_1S_2250ms时A_2V_2 380ms,比S_1S_2 260ms (A_2V_2 240ms)时延长140ms伴心房回波,HBE之逆A明显领先.S_1S_2 240ms时A_2V_2降至340ms,仍比S_1S_2 260ms时长120ms,房室结不应期190ms(图1).心室程序刺激(S_1S_2 600ms)S_1S_2 330ms以前,逆传A波CS_3~4领先,S_1S_2 320ms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