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性,32岁,2007年12月3日以"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咳嗽、咯痰3 d"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动脉导管未闭31例,于封堵术前行常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和彩色多普勒分流血流束,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在封堵术中用球囊导管探测动脉导管内径。将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的测值进行对照。结果: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与球囊导管测值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0.84 (P<0.01)和r=0.93(P<0.01)。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更接近于球囊导管的测值,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更为清晰。结论:对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受限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补充诊断方法,并可为封堵治疗提供更多的定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运用漂浮电极导管开展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本文报告 2例用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 ,使心肺复苏获得成功。例 1,男 ,37岁。既往健康。因胸闷、心悸反复发作 3月 ,心电图检查异常而于 1998 12 0 8入院。查体 :血压15 0 / 75mmHg ,(1mmHg =0 .1333kPa)一般情况可 ,无发绀及杵状指 ,颈浅静脉无充盈 ,两下肢无水肿。五官端正 ,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 ,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 ,心率 6 6次 /min ,律齐 ,无心脏杂音。腹平 ,肝脾不大。生化示 :血脂及心肌酶谱正常 ,入院心电图示 :心…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房间隔缺损(ASD)入院。体检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Ⅲ/6级,P2亢进分裂。X线胸片肺血多,右心大,肺动脉段突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153度)。心脏彩色超声示房间隔有多处回声中断,较大的3处分别为11 mm、12 mm和8 mm,跨度31~33 mm。2001年4月28日行ASD介入闭合术。术中长鞘经中央ASD至左心房,置入Amplatzer 36 mm ASD封堵器,拟撕裂各ASD间隔,使其融合。但封堵器“腰部”被ASD约束,两侧盘片呈球状膨胀。遂将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IMT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受试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IMT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移位内支架和嵌顿导管的处理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位内支架和嵌顿导管的处理三例任森根作者应用介入法成功地处理了2例移位内支架和1例嵌顿导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7岁,肝硬化门脉高压。1994年11月4日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植入10mm×75mm的Z型支架后,用球囊导管扩张分流...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聚乙烯醇泡沫(PAF)塞子栓塞未闭动脉导管(PDA)4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与外科开胸手术比较,创伤小、痛苦少、疗效好、康复快、体表美和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飞舟  任森根 《浙江医学》2007,29(8):829-83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其中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目前可以用介入治疗方法治愈的房间隔缺损只有继发孔型。最初的多种介入装置用于封堵房间隔缺损有其限制性,直至1997年Amplatz发明了Amplatzer双盘自膨胀性房间隔缺损封堵装置(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ASO),两盘之间以一短腰连接,腰的结构使房间隔缺损的缺损口成为圆形,以利于封堵器关闭。此方法因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疗效肯定在全世界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1岁,19岁时曾在外地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听诊仍有明显的心前区杂音.于2003年6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0racicechocardiography,TTE)分别扫查四腔心、五腔心、心底短轴、左室长轴等切面,发现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通,心底短轴和五腔心切面显示室间隔膜部约10~11点处回声中断,直径约0.63~0.70 cm,缺损口边缘与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距离均>3mm,诊断为室间隔膜周部缺损,缺损口大小及位置适合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