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ThedevelopmentofarecombinanthybridproteinofPlasmodiumfalciparumandanalysisofitsantigenicityandprotectivity¥LiQuanzhen(李全贞);Li...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选择PF4,TSP1的高活性片段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融合基因—tTSF,进行酵母表达及小鼠基因治疗研究。方法 根据PF4和TSP1的抑制血管生成高活性片段设计合成TSF基因,并在N-端接上肿瘤细胞靶向肽,设计合成了tTSF。将tTSF基因构建到pPIC9质粒,重组质粒pPIC9/tTSF转化GSll5酵母菌株进行表达,并检测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将tTSF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重组质粒pcDNA3.1(+)/tTSF通过皮下注射治疗C57BL/6小鼠移植肿瘤Lewis肺癌。结果 重组质粒pPIC9/tTSF转化GSll5酵母菌株后,获得了tTSF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皮下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tTSF后,C57BL/6小鼠移植肿瘤Lewis肺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tTSF基因设计成功,其酵母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TSF基因的体内基因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3.
背景: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基本病因为遗传的缺陷,自1990年以来,中国有关本病的临床报道已有40余例,但相关的分子遗传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国人DRD患者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突变的关系。设计:典型调查。地点和对象:来自3个家庭的5例于2000-10/2001-07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DRD患者及其亲属共12个成员。方法:经静脉采血2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1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主要观察指标:三个家系中是否有基因突变。结果:在A家系,先证者母亲为正常个体,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替换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已故父系一方。在B家庭,先证者第一个外显子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转换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C家庭无GCH-1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含T、B淋巴细胞双重激活表位的重组复合症疾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作者设计合成了编码恶性疟原虫红内期3个保护性抗原位点和2个外源性T细胞激活位点的复合基因HGFC,并构建了多连体复合基因HGFCAC。两种复合基因分别与表达载体pWR450-1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含外源蛋白和β-半乳糖苷酶部分氨基酸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5000和77000),表达量为35%。表达产物可与小鼠及兔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免疫血清可特异地识别恶性疟原虫抗原,并对疟原虫体外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免疫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在20%浓度下作用72小时,抑制率可达82%,并引起疟原虫发育不良和死亡。研究结果说明,制备的恶性疟原虫重组复合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恶性疟疫苗候选物。  相似文献   
45.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性抗原转基因番茄植株。方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preS/S基因插入到HBc的第73~94aa处(棘突尖部),再把整个复合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含35s起动子)中,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l05,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结果 得到一批转基因番茄植株,经PCR、PCR-Southern blot和Souhtem blot证实HBc-HBs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经Western blot证实HBc-HBs能在番茄中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乙肝颗粒性抗原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下一步进行该番茄疫苗株的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方法(DGGE)研究喂养方式对早产新生儿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收集同期6对新生儿1~21 d粪便,直接提取细菌总DNA,扩增16S rDNA V6~V8区后DGGE分离,测序并与EMBL核苷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喂养前肠道菌群类似,以梭状芽孢杆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茵为主,开奶后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茵为主,奶粉喂养儿肠道茵群显示其明显的多态性,有双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茵、克雷伯氏菌、韦荣氏茵、沙雷氏茵以及不经培养细菌.结论喂养方式对早产新生儿茵群的形成及演替有明显影响,PCR-DGGE在多态性,动力性,茵群的演进变化方面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和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47.
一对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CTLA-4及其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伤性T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分子是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与免疫信号传递有关的配体蛋白分子,又称CD152,它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为Ⅰ型膜蛋白分子。CTLA-4和CD28是同源性蛋白,它们在结构上相似,且都可以特异性结合B7-1/B7—2分子,但CD28与B7的结合,正调节T细胞的活化,而CTLA-4与B7结合后,负调节T细胞的活化,可减缓细胞周期的进程,降低IL-2的产生,使T细胞活化增殖受到抑制,从而使免疫达到平衡状态,保持外周的免疫平衡。而CTLA-4分子作为一种免疫活化的制动剂,表现为较少的量即可发挥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功能。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使人们不断认识到此分子及其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用我们构建的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融合蛋白的工程菌EscherichiacolipWR-C/JM109和pWR-CAC/JM109进行发酵培养,收集菌体经超声波破菌、硫酸铵分级沉淀、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后,纯度可达82.0%。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保持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用等电聚焦技术测定纯化蛋白等电点分别为8.40和8.25.用Dot-ELISA法测定纯化蛋白的免疫原性,证实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与小鼠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及疟区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蛋白加弗氏佐剂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可与4种工程菌表达产物发生特异免疫反应,并可识别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和云南株红内期抗原。说明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为具有恶性疟原虫抗原活性的重组复会抗原。  相似文献   
49.
单胺氧化酶B基因微卫星多态与帕金森病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单胺氧化酶B(MAOB)基因第二内含子中鸟嘌呤、胸腺嘧啶(GT)二碱基重复的微卫星多态位点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法(Amp—FLP),在上海汉族人群中选择67例散发PD患者为PD组和20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精确计算出微卫星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进而分析该多态在PD易患性中的作用。结果 该位点短片段(≤170bp)等位基因的分布在:PD组中明显高于与对照组(x^2=11.28,P=0.001),而172bp等位基因在PD组中亦明显低于与对照组(x^2=5.16,P=0.023)。结论 MAOB基因GT二碱基重复多态位点与本组PD患者的易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用药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25%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60%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5%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单一药物和联合用药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联合用药较氟胞嘧啶单独用药菌落形成单位有减少现象。结论:伊曲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应用较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的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