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磺胺类药物抗菌范围广,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且有效血浓度维持的时间较长,毒性小,可用来治疗全身感染.但磺胺的副作用也较为多见,如过敏反应等.我科于98年收治一口服复方新诺明过敏致外阴及口腔粘膜溃疡的病人,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住院8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2.
付颖  史甜  陈薇 《健康之路》2016,(4):89-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因子宫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保留神经组(A组)21例,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对照组(B组)23例,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子宫广泛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范围及术后患者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除主韧带、骶韧带宽度及切除阴道壁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清扫+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作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方法对改善术后患者尿潴留及肠道功能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3.
64.
<正>浅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其引流区域存在恶性疾病可能,但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交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多低于80%[1]。组织杨氏模量越大,表明其质地越硬。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RT-SWE)可通过声辐射力激励产生线性振源,以高速成像追踪剪切波传播路径上各点的位移,借助微分法或传播时间法等计算组织的杨氏模量,通过测量组织弹性值而实现组织定征,且受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牵引成骨(DO)区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5 只大耳白兔随机分5 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 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牵引稳定期1、3、7、14 和28 d 各处死一组动物,将下颌骨DO 区骨块制成脱钙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OPG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OPG 表达情况。结果 下颌骨牵引处形成新生骨,免疫组织化学OPG 染色主要表达在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稳定期1、3、7、14 和28 d 的OPG 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F 能促进兔下颌骨DO 区新骨的生成,OPG 可能在DO 过程的早期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刘淮  付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25-125
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门市地处汉水流域,分别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及发展、中医养生的意义、汉水流域中医养生文化的弘扬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汉水流域的中医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经病理诊断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104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54个病灶采用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引导治疗(CEUS组),同期常规超声引导消融治疗的31例50个病灶为对照组.病灶大小0.7~2.7cm,平均(1.60±0.43)cm.两组病例临床一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EUS组中13例17个病灶的范围较常规超声显示清晰(31.5%),其中1.5 cm以下病灶12个,均在CEUS引导下消融治疗.CEUS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1个月肿瘤灭活率分别为100%和92%,肿瘤的治疗次数分别为(1.00±0.00)次和(1.08±0.27)次;随访8~52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和4%.肿瘤灭活率及治疗次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可改善小肿瘤的显示率并引导精确定位,有效提高灭活率,减少治疗次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ic malignancies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104 pathologically prove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treated by RFA (size 0.7 -2.7 cm)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cluding CE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CEUS group,39 patients(54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RFA guided by CEUS, while in control group 31 patients (50 lesions) were guided by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eventeen tumors(among them,12 lesions were less than 1.5 cm in diameter) in 13 patients showed more clearly on CEUS image than on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image (31.5% ) in CEUS group. The tumor necrosis rate at one month after RFA was 100% in CEUS group,and 92% in control group ( P = 0. 034).The number of RFA sessions per tumor was 1.00± 0.00 in CEUS group,and 1.08 ± 0.27 in control group (P = 0.000). Local tumor progression rate was 0 in CEUS group and 4% in control group ( P = 0. 138)during the period of 8 - 52 months follow-up (average 21 months). Conclusions CEU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display of small hepatic malignancies but also provide precise guidance in contrast 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RFA of small hepatic malignancies guided by CEUS lower the number of RFA sessions, enhance the tumor necrosis rate, decrease post-RFA local progression and therefore it has extensive clinical value.  相似文献   
6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畏寒发热伴腰痛3天"于2010年10月24日入本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自诉3d前因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伴腰部疼痛不适,未见腹痛、腹泻等不适,曾在诊所行抗感染(具体不详),体温未见明显下降,自觉腰痛加重伴活动受限。既往  相似文献   
70.
RFA技术自1993年被应用于肝脏实体肿瘤治疗领域,因其具有消融彻底,最大限度保留肝实质,风险小,死亡率低,成本效益高,可重复治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及重视[1-2].尽管RFA较手术及冷冻等其他局部治疗安全,但其引发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亦不容忽视[3-7].然而肝癌RFA治疗后肝内胆管(以下简称胆管)损伤的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癌RFA致胆管损伤的报道,以阐明胆管损伤的机制、严重程度、处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