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贝尔面瘫(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Bell’s palsy;facial neuritis)别名Bell麻痹;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瘫;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贝尔氏麻痹;贝尔麻痹。贝尔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70%~80%能够自愈,病因尚不明确。现有多种学说,关于激素治疗的地位基本确定,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疗效尚不肯定。贝尔面瘫是针灸中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32.
33.
<正>胞轮振跳,又名睥轮振跳,俗称眼眉跳,在《目经大成》上又称之为目瞤。西医的眼肌痉挛、眼轮匝肌抽搐、面神经痉挛所致的眼肌痉挛疾病亦是此病。西医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口服卡马西平及弥可保等,但疗效不佳。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虽可改善症状,但无法根治,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大众。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疗法对此病有独特的疗法,且疗效确切,现将于金栋主任医师治疗胞 相似文献
34.
带状疱疹是病毒所致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神经痛,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早期治疗的时机、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有关。剧烈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疗较为困难,如何解决后遗神经痛现已成为除痛科研究的重点。对顽固的后遗神经痛中医多采取穴位注射,现代医学多采取神经阻滞疗法,2种方法疗效均已得到肯定。笔者现对穴位注射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近年来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其病变主要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缺血,导致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早期多为可逆性的神经病变,严重者轴突变性或神经完全性损伤。针灸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的研究,归纳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完善之。 相似文献
36.
笔者以穴位注射结合皮肤针叩刺治疗尺神经麻痹6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周。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结合皮肤针叩刺治疗组 (治疗组 ) 及传统针刺对照组 (对照组 ) 。治疗组 60例中 ,男 3 2例 ,女2 8例 ;年龄 1 8~ 70岁 ;诱因为肘部受压 52例 ,肱骨骨折 3例 ,外伤 5例。对照组 4 0例中 ,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8~ 68岁 ;诱因为肘部受压 3 7例 ,肱骨骨折 1例 ,外伤 2例。诊断标准 :小指动作丧失 ,腕、手指屈曲无力 ,拇指不能内收 ,曲腕时手指偏向桡侧 ;小鱼际及各骨间肌常发生萎缩… 相似文献
37.
38.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实验研究亦逐步深入.通过分析总结、概括近年来针灸治疗帕金森的文献资料表明:传统针刺、头针为主、电针为主及穴位注射为主及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是通过对肌电图、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1β及TNF-a的水平、抗氧化能力、多巴胺神经元、脑内核团中枢LEK、β-内啡呔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发生影响,而共同起作用的,虽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亦有不足,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于金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6):29-29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则,采用在伏天取肺俞、肾俞、定端穴、足三里,穴位注射卡提素及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