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于金栋  曹世强  吕丽柯 《河北中医》2014,(12):1908-191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nt,SHS)是指卒中后并发的以突然出现的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水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直至患手的运动永久丧失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影响患肢功能康复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围绕着SHS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我们仅将近5年涉及中医药治疗SHS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于金栋  王蕊 《世界中医药》2011,6(6):480-480
2009年春,偶遇一口噼患者,其病变过程与平时所见迥然不同,我们据四诊辨证,病似"春温",依《温病学》古方化裁治之,两旬余获痊愈。患者女性,年逾六旬,平素体质尚健,近日因家务所累体质下降,加之感受风邪,致左耳后疼痛,次日晨起发现口噼而就诊。  相似文献   
2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24.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局部点刺放血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48例,并与西药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仅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27.
于金栋 《河北中医》2011,33(9):1411-1414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虽然该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其高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高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8.
贝尔面瘫(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Bell’s palsy;facial neuritis)别名Bell麻痹;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瘫;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贝尔氏麻痹;贝尔麻痹。贝尔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70%~80%能够自愈,病因尚不明确。现有多种学说,关于激素治疗的地位基本确定,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疗效尚不肯定。贝尔面瘫是针灸中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29.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门诊病人,经诊断,诊为肩周炎.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周,平均2年.经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及传统针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