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16、P1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5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 ,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超敏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3例宫颈鳞癌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中的P16、P15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在 4 3例宫颈癌中P16阳性细胞主要为胞浆染成棕黄色 ,少数标本中胞核也染成棕黄色 ;P15阳性细胞胞核、胞浆均为棕黄染色 ,但胞核染色比胞浆深。 (2 )P16和P15蛋白表达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但二者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在对照组正常宫颈中和CIN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有系统性线性趋势。 (3)P16和P15蛋白表达在I、II、III级中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4)P16、P15在宫颈癌I~IV期中的表达虽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5 )P16 ,P15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 ,(6 )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期≥ 5年者 ,P16和P15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 <5年者。结论 :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 ,二者的表达缺失积极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二者的联合表达缺失预示患者预后差。P16、P15蛋白的检测对评估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MMP-1、MMP-3、MMP-7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肺癌侵袭转移以及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MP-1、MMP-3、MMP-7和uPA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SCLC组织MMP-1和MMP-3表达率较低,而MMP-7和uPAR表达率较高,分别达到55%和6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MMP-7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uPAR的表达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无关;MMP-7和uPA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7和uPAR的表达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评价的指标,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3.
基因芯片在淋巴瘤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探索未知的肿瘤相关基因,而且可以从分子水平进行肿瘤分类,并探索可能的淋巴瘤起源细胞.目前,关于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芯片研究较多,这些研究对部分淋巴瘤的传统分类提出质疑,并对其肿瘤起源细胞做出推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国内外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尚浅,有待于通过基因芯片检测促进对该肿瘤的了解.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山奈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灌胃给予山奈酚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灌胃给药10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GF-1、E-selectin和VEGF含量,real-time PCR法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GF-1和VEGF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MMP-2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山奈酚治疗组IGF-1表达呈上升趋势,VEGF、E-selectin和MMP-2表达有所降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山奈酚可通过上调IGF-1表达、下调VEGF、E-selectin和MMP-2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2]。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EBV潜伏感染的套细胞淋巴瘤模型,为淋巴瘤预防与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和B95-8 EBV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P49、SP53和Jeko-1进行感染,选出EBV阳性的MCL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法和Southern blot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BV阳性的MCL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及生物学活性。   结果   成功获得SP49/EBV、SP53/EBV细胞株,均表达EBER1、EBNA2和LMP1,其免疫表型只有CD38表达增强,两细胞株均具有低增殖功能,凋亡抵抗性,成瘤能力下降等特点。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SP49/EBV和SP53/EBV细胞株,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低增殖活性的特征,可成为研究体内EBV潜伏感染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构建并鉴定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SHP-1)重组腺病毒Ad-SHP1.方法 将人SHP-1 cDNA克隆于穿梭质粒pAdTrack-CMV,PmeⅠ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带有SH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HP1,经PacⅠ线性化后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收获重组腺病毒,经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扩增并纯化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经测序、酶切电泳和感染后蛋白表达检测均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SHP1;病毒滴度为1.58×1010 pfu/mL.结论 成功构建带有人SHP-1 cDNA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机制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Yes-associated protein ( YAP)相关蛋白及lats基因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结肠瘤样组织、52例结肠癌组织中YAP相关蛋白及其相关基因如lat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YAP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如lats基因主要是在结肠腺上皮组织中的细胞核中的表达呈阳性。 YAP及lats基因在结肠癌样组织中的表达与瘤样组织发生发展分级程度相关。结论:YAP及lats基因参与结肠瘤样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有望为结肠瘤样组织的早期诊断,预防,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靶点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不同增殖能力结肠癌细胞株iNOSmRNA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iNOSmRNA在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和作用,研究ATRA对于结肠癌不同增殖能力细胞株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用RT-PCR和North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中iNOSmRNA的表达量。结果:MTT生长曲线显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生长增殖比CW-2快;RT-PCR显示CW-2细胞株有较强的iNOSmRNA表达,而LS174T细胞株iNOSmRNA的表达较弱;Northernblot检测在CW-2中有明显的iNOSmRNA表达,但在细胞株LS174T中表达相对较弱;ATRA对结肠癌CW-2和LS174T细胞株iNOS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iNOSmRNA对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有双重作用,即在低增殖结肠癌CW-2呈高表达,可以通过细胞毒或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发挥抗肿瘤效应;在高增殖结肠癌LS174T呈低表达,产生NO作为信号转导的重要分子,增加血供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ATRA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标记结肠癌组织 ,第Ⅷ因子单克隆抗体标记组织内的血管。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性别、分化、肿瘤发生位置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明显相关 (P <0 .0 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 (P <0 .0 1)。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值对结肠癌的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