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33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51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抑制复制蛋白A(RPA)基因表达对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株TE-1R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TE-1为亲代构建辐射抗性模型TE-1R细胞株,通过siRNA敲低TE-1R细胞株RPA1和RPA2基因表达,并以未转染(Con)组和无意序列(NC)组作对照,应用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存活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观察TE-1R细胞株的辐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siRNA转染48 h后,RPA1及RPA2蛋白表达较Con和NC组降低.与NC组比较,RPA1 siRNA转染组及RPA2 siRNA转染组细胞的D0、Dq、SF2值由2.09、1.70、0.85分别降至1.67、0.71、0.44及1.82、0.89、0.51,放射增敏比SERDq.分别为2.39和1.91.抑制RPA1或RPA2表达后可观察到G2/M期阻滞现象,与NC组比较,G2/M期细胞比例由(18.70±3.14)%增至(26.95±3.96)%及(25.28±2.74)%(t=2.83、2.85,P<0.05).结论 通过抑制RPA1或RPA2表达,可以提高辐射抗性食管癌细胞株TE-1R的辐射敏感性.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减少了受照射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播散细胞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捕获35张重度异常增生时期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的单个细胞角蛋白阳性(CK+)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扩增其DNA,PCR检测其视网膜母细胞瘤诱导卷曲蛋白(RB1CC1)的纯合性缺失情况,并与舌部正常、重度异常增生以及鳞癌组织各4例对照。结果 LCM成功捕获CK+细胞35个,WGA成功扩增3个,RB1CC1纯合性缺失情况分别为单个CK+细胞(2/3),舌癌变组织(2/4),舌部正常组织(0/4),重度异常增生组织(0/4)。结论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CK+细胞有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该时期骨髓CK+细胞可能是播散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骨髓和淋巴结微环境对人舌癌细胞SCC-9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分为5组:SCC-9单独培养组(对照组),SCC-9+Balb/c小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小鼠淋巴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检测SCC-9的数量。结果:利用Transwell小室成功构建骨髓、淋巴结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计数结果显示,SCC-9在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中的增殖程度高于其他4组(P<0.05);在Balb/c裸鼠骨髓,Balb/c小鼠骨髓和淋巴结共培养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微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肿瘤休眠机制,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休眠,最终被动形成淋巴转移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了解小干扰RNA(siRNA)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1,Pu-VEGF-siRNA2),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Tca8113细胞,以空载体组作实验对照组,未转染组作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的Tca8113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相比较,转染Pu-VEGF-siRNA1和Pu-VEGF-siRNA2后Tca8113细胞的VEGF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那格列奈—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那格列奈的增溶作用;研究那格列奈-HP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考察包合物的光谱表征及包合物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考察不同pH值、不同浓度的HPCD对那格列奈的增溶作用;通过研磨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及差示扫描热量法2种技术手段确证包合物的形成;在不同介质中考察不同方法制备的包合物的溶出度。比较不同环糊精用量比例的包合物、混合物及普通原料药的溶出度。结果不同pH条件下HPCD对那格列奈的增溶作用不同;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证明了那格列奈与HPCD形成了包合物;那格列奈-HPCD包合物的水溶性好,在水介质中溶出度较高,在那格列奈与HPCD摩尔比为1∶2的情况下,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物,在pH 1.0的条件下体外溶出度达到100%,研磨法制备的包合物溶出度大于85%,而原料药溶出度仅为20%,显示出了那格列奈包合后的优势。结论包合物的光谱表征同那格列奈有明显不同;经包合后那格列奈的溶解度明显增大;用包合物制的胶囊体外溶出速度快,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27.
加强医院科室质量管理,提高科主任查房质量,是科室和医院业务建设一项基本的、长期的、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本院在提高科主任查房质量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促进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自制双氯芬酸钾缓释片和市售双氯芬酸钾普通片进行家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条家犬按标准的2×2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空腹口服普通片剂(参比制剂)50 mg或缓释片剂(供试制剂)75 mg;采用RP-HPLC紫外检测法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参比制剂及供试制剂的主要药动学数据如下:tmax分别为(0.50±0.01)和(4.17±0.10)h;ρmax分别为(4.96±1.06)和(1.37±0.11)mg·L-1;AUC0~∞分别为(9.09±0.89)和(12.86±0.70)mg·h·L-1;t1/2分别为(2.33±0.84)和(7.94±1.45)h。结论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和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两种制剂为以AUC为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16%,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同步放化疗(CRT)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8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CMNa+CRT组(n=44)和CRT组(n=43)。调强放疗采用6 MV直线加速器,2.0Gy/次,每周5次,DT 50Gy。CMNa+CRT组放疗前0~3h给予CMNa 800mg/m2静滴,每周1、3、5给药,直至放疗结束。化疗采用顺铂(DDP)+氟尿嘧啶(5-FU)方案:DDP 125mg/m2静滴,d1~d5;5-FU 450mg/m2静滴,d1~d5,28天为1周期, 共2个周期。结果 8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MNa+CRT组获CR 31例,PR 8例,SD 4例,PD 1例,有效率为907%;CRT组获CR 25例,PR 7例,SD 9例,PD 2例,有效率为744%,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1~2级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Na+CRT组和CRT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Na联合CRT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具有增敏作用,且不增加近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比较连续加速超分割(CAHF)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125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AHF组62例,LCAF组63例.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总剂量60.0 Gy/40次,26~28 d.LCAF组先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0 Gy/次,1次/d,剂量40.0 Gy/20次,26~28 d;然后改用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追加剂量27.0 Gy/18次,11 d;总剂量67.0 Gy/38次,37~39 d.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CAHF组与LCAH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3%和93.7%(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48.9%、29.5%和68.6%、43.7%、30.2%(P>0.05).CAHF组和LCAF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7%和19.0%(P<0.0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1.9%和54.0%(P<0.05).结论 CAHF与LCAF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相当,但CAHF放疗方案的毒副反应较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