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6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37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27篇 |
内科学 | 11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129篇 |
综合类 | 312篇 |
预防医学 | 150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14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42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下简称腰突症 )是指腰椎间盘的变性、损伤 ,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膨出、脱出 ,其突出的部分和变性的纤维环引起脊髓、马尾、脊神经根的压迫刺激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的坐骨神经痛。好发于青壮年 ,以 2 0~ 35岁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自 1996年开始 ,我们采用对抗牵引下的后扳拔伸法治疗腰突症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70例中 ,男 5 0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为 2 5∶1;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2 0岁 ,平均年龄 5 0 8岁 ;病程最短 3d ,最长4月 ,平均病程 2 8 4d…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与实验分析透穴温针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9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神经营养剂(甲钴胺分散片),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透穴温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血黏度、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评分、血黏度、下肢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结果较对照组亦可见显著改善(P<0.05)。结论透穴加温针能改善机体血液流通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轻下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都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全麻诱导前20 min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苏醒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RS躁动评分、VRS疼痛评分、引起躁动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结果 P组、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11.5±2.3)min和(10.8±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和疼痛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起躁动的原因是疼痛,没有出现导尿管和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超前镇痛作用,又能积极发挥抗炎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不延长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锥体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锥体区组、常规针灸组、西药组、非经非穴组各30例。锥体区组针刺锥体区(玉枕至天柱连线),常规针灸组双侧常规取穴,非经非穴组针刺锥体区旁开2寸,均予电针,8~20 m A,2/100 Hz疏密波,每次30 min,每日1次;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锥体区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86.67%)、西药组(70.00%)和非经非穴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40,P=0.00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锥体区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非经非穴组SDS评分及其他3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体区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锥体区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芪志祛湿健脾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愈显率分别为82.5%、52.5%,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206,P=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志祛湿健脾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中老年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秋天气候在逐渐变凉,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相对地要趋向减弱,所以其时又要求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加强心肺功能,抗御寒冷。即宜动又宜静,是秋季运动养生的时令特点,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之一即气功慢跑。 相似文献
67.
由北京医学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9年北京肠外内营养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和平宾馆召开.本次大会在北京医学会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在北京分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积极筹备,得到知或专家吴肇汉教授、祝学光教授、Regina L.Bagsic教授(菲律宾)、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全体教授及相关厂家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2013年河北省易县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县划分为5个抽样片区,在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做为监测点。对8~10岁学龄儿童进行甲状腺肿调查和尿碘检测,并对学生家中食用盐进行盐碘检测。结果调查8~10岁儿童782人,甲状腺肿大率为3.96%;检测8~10岁儿童尿样100人份,尿碘中位数为201.33μg/L。检测学生家中食用盐盐样776份,盐碘中位数为25.8 mg/kg。结论 2013年该县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及尿碘中位数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学生家中食用盐非碘盐比率较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碘盐的监管。 相似文献
69.
北京地区体检人群血糖异常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38 462人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人群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八组,测定FPG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的关系.结果:受检人群中,超重发生率为36.4%,肥胖发生率为13.5%.FPG受损(FPG为6.1~7.0 mmol/L)率为3.2%,糖尿病(FPG≥7.0 mmol/L)发生率为3.8%.血糖异常比率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20~60岁受检人群中,女性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00).FPG受损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随BMI升高而增加.肥胖、超重人群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消瘦和正常人群(P<0.05).结论:北京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BMI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0.
冠心病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及临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并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于服药前和PCI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并测定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类型.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约有24.67%的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发现CYP2C19 *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经临床对策干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状态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