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收集的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C_2/C_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为(0.875±0.096)×10~(-3)mm~2/s,平均FA值为0.720±0.051;对照组与A组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平均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颈髓纤维束成像可以反映脊髓纤维束受压损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经肌间隙组(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疼痛经皮组分别为9.55±1.76cm、120.7±24.5min、50.6±13.7ml及3.5±1.0分;经肌间隙组分别为10.80±1.52cm、90.3±15.6min、152.0±25.8ml及5.1±1.7分,两组间差异除手术切口长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经皮组分别为(86.5±7.9)%和3.7°±4.5°、(84.5±8.1)%和3.9°±5.0°、(83.9±5.7)%和3.6°±4.5°;经肌间隙组分别为(88.1±8.6)%和3.2°±5.1°、(86.3±8.3)%和3.8°±5.4°、(85.6±7.1)%和3.7°±4.8°。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均没有明显丢失,两组间的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同时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测试6~8岁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及其与其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为儿童心脏结构功能和体型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 440名(男、女生各720名)6~8岁儿童,对所有受试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利用Stevenson公式计算体表面积.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左心室结构、功能类指标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左心室结构类指标[左室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主动脉内径(AOD)等],左心室功能类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等]均与年龄、体表面积、胸围呈正相关,其中年龄与AOD,EDV,SV有较强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0,0.313,0.401,P值均<0.01),体表面积与LVIDd,AOD,EDV,SV相关性也较强(r值分别为0.416,0.435,0.414,0.392,P值均<0.01).心率、心指数与年龄、体表面积、胸围均呈负相关;而左心室功能类指标如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与年龄、体表面积、胸围无相关性(P值均>0.05).心脏结构和功能类指标LVIDd,LVIDs,LVPWd,LVPWs,AOD,EDV,CO,SV,CI等,男生均大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6~8岁儿童少年年龄、体表面积、胸围与心脏功能大部分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指标之间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是细胞因子的一个家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干扰素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干扰素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及其对凋亡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肢体畸形(FLM)产前超声诊断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FLM的胎儿230例,其中56例自愿行染色体检查。总结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结果 230例FLM中,单一肢体畸形191例(83.04%),复合肢体畸形39例(16.96%)。有55例(18.27%,55/301)于14~19孕周发现,208例(69.10%,208/301)于20~24孕周发现。合并其他系统畸形96例(41.74%),多为合并2种及以上其他系统畸形。本研究超声诊断FLM总项目数达301例,经引产及分娩后证实漏诊32例,误诊7例。漏诊畸形中以多指(趾)占比最高(40.63%);误诊7例,其中足内翻误诊3例,手姿势异常4例,均为一过性异常。56例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有31例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其中18-三体15例,21-三体9例,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7例。18-三体FLM中出现重叠指9例,全部18-三体FLM均合并其他系统畸形。21-三体FLM中以指骨缺失多见(8例)。结论 中孕期产前超声对FLM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对于多指(趾)、并指(趾)等微小畸形仍较难检出。FLM与染色体异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可作为胎儿侵入性染色体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锁定固定系统和普通前路椎体螺钉(VBS)锁定固定系统的静力学特性。方法:采集新鲜颈椎标本16具,分解为C3.,4,C4,5,C5,6,C6,7共32个运动节段(functionalspinalunit,FSU),其中C3,4,C4,5,C5,6,C6,7各8个。将其按照不同节段随机分成A、B两组,对所获标本椎间盘切除后模拟植骨,分别植入自行设计生产的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配套钢板系统和普通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钢板的垂直拔出强度试验。结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604.68±48.76)N,椎体螺钉为(488.24±32.42)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椎体螺钉固定系统在各FS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F值分别为2.27、2.05,P〉0.05)。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的拔出力明显优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从生物力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BNIP3:隶属于Bcl-2蛋白超家族,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可与腺病毒转录基因E1B编码的蛋白或Bcl-2蛋白结合。可起到促进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去极化和自噬,在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还涉及细胞代谢、信号传导、分化、生长、凋亡和死亡等重要过程。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细胞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线粒体,并循环利用其组成元素的过程;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背景: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运动后骨骼肌的变化也不明确,而运动中机体的生理变化机制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质量的影响以及BNIP3介导的骨骼肌线粒体自噬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方案经北京体育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5°,15 m/min,1 h,60%VO2max)和大强度运动组(5°,35 m/min,20 min,85%VO2max),每组8只,每周运动6次。4周运动后取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称量湿质量,免疫荧光检测肌纤维横截面积,Western Blot检测比目鱼肌和腓肠肌BNIP3、p62和LC3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湿质量大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②比目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强度运动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1);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1);③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线粒体自噬增加,表现为BNIP3、LC3-Ⅱ/LC3-Ⅰ值相较对照组表达增加(P < 0.05),而p62较对照组表达下降(P < 0.05);大强度运动组LC3-Ⅱ/LC3-Ⅰ、p62的表达量相较4周中等强度运动分别为上升和下降(P < 0.05),但其BNIP3的表达量却下降(P < 0.05);④结果表明,4周中等强度运动可促进骨骼肌通过BNIP3途径的线粒体自噬清除损伤线粒体,维持骨骼肌功能。4周大强度运动自噬水平更高,但可能对骨骼肌产生不利影响。 ORCID: 0000-0003-3836-3002(于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多血质、高血压、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及出血倾向。早期不易发现,以溶血为初发症状的较为罕见,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溶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01-200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与医院感染科管理提供资料。方法系统分析2001-2006年ICU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变迁。结果2001-2004年ICU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最高;200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超过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加,耐亚胺培南菌株增加最快。结论目前ICU中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分离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对于即将来临的夏天,你有什么打算?是不是已经开始把减肥提到日程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