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CBCL各因子分和总分高于无虐待:CBCL总分[男生(45.02±43.46)分vs(14.41±14.37)分,t=4.79,P<0.01;女生(37.16±28.34)分vs(17.73±14.58)分,t=4.39,P<0.01],女生中11~12岁年龄组的社交退缩因子分高于9~10岁组[(3.80±2.91)分vs(2.47±2.94)分,t=2.19,P<0.05].除性虐待外,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CBCL各因子分和总分呈正相关(r=0.213~0.513,P<0.05或P<0.01).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和忽视对男生行为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0.510,t=2.060~5.032,P<0.05或P<0.01);忽视和情感虐待对女生行为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99~0.332,t=2.012~3.441,P<0.05或P<0.01).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同期医院体检的8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血浆PCSK9水平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PCSK9水平对MHD患者CVD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结果 MHD组患者血浆PCSK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8.775,P<0.001)。MHD存活组患者血浆PCSK9水平低于MHD死亡组(t=7.638,P<0.001)。MHD患者血浆PCSK9水平与Kt/V(r=﹣0.421,P<0.001)、白蛋白(r=-0.402,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  相似文献   
73.
我国临床教学发展迅速, 体验式教学、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 其中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本文从MDT模式的概念出发, 综述了其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实施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以期为我国开展MDT模式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4.
小学生受虐待经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是直接还是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地影响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依恋问卷和Buss\Perry攻击性人格量表,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男生的儿童虐待分、攻击性分和不安全依恋分高于女生[(aggression:26.51±9.74分vs21.30±7.09分,P<0.001);(unsure attachment:2.84±1.13分vs2.49±0.96分,P<0.001);(abuse:94.73Rank vs79.51Rank,P<0.05)]。儿童虐待、不安全依恋和攻击性人格两两之间呈正相关(r=0.407~0.703,P<0.01)。性别、儿童虐待、不安全依恋能够预测攻击性人格(Beta=0.550,P<0.001;Beta=0.268,P<0.001;Beta=-0.157,P<0.01)。儿童虐待直接影响攻击性人格,并通过不安全依恋间接影响攻击性人格,性别对攻击性人格也有影响作用。结论儿童虐待既可直接促进小学生攻击性人格的发展,也可通过不安全依恋的形成促进攻击性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gene-linked polymorphic region,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征对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TRD)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80例非难治性抑郁症(Non resistant depression, nTRD)患者(对照组)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严重程度,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分析两组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基因型与人格特征的交互作用对难治性抑郁症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组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P=0.044),其中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组SS基因型频率高于非难治性组,两组患者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2)。难治性抑郁症患者MMPI量表疑病因子分(t=3.94,P=0.001)、抑郁因子分(t=3.87,P=0.004)、社会内向分(t=3.87,P=0.003)均高于非难治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基因型与疑病、抑郁、内向因子的交互作用进入难治性抑郁的回归方程(OR=2.574,95%CI:1.109~4.937; OR=1.388,95%CI:1.048~4.811; OR=2.724,95%CI:1.134~5.873)。结论 SS基因型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易感因素,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更多的人格问题,基因型与人格特征的交互作用更易引起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重、变化快、预后差,家属在ICU患者支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1].而ICU患者家属常因担心患者病情产生焦虑、危机感、压力感,使其潜在的应对能力下降,影响其正确判断,导致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的正常秩序[2].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危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探讨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就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和目前国内外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了解徐州市在校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徐州市选取某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1541人,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杀意念量表进行筛查,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危险人群进行调查,作出有无精神障碍及具体诊断。结果:完成调查1527人,调整后抑郁障碍的总患病率为5.63%(95%CI:4.47~6.79),其中重性抑郁障碍3.11%(95%CI:2.24~3.98),心境恶劣障碍0.38%(95%CI:0.07~0.69),未特定抑郁障碍2.15%(95%CI:1.42~2.88)。女生患病率(4.67%)低于男生(7.29%)(OR=0.64,95%CI:0.43~0.96),理工类学生患病率(4.58%)低于医学类学生(7.11%)(OR=0.64,95%CI:0.42~0.98)。结论:徐州市大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与国内外研究接近,抑郁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9.
病例资料病例1,男,26岁。因"转移性右中下侧腹疼痛,停止排气、排便1 d余"入院。患者述既往偶有脐上疼痛。入院前在外院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提示:不全性肠梗阻可能。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合作;心肺(-);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脐上偏右至右下腹均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局部肌紧张;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进,约5~6次/min,可闻及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80.
阐述了电话随访的概念及内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电话随访的主要实施者为护士,也可以是主治医师,同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支持;电话随访的实施应选择在一个适宜的时间,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强度应由最初较强逐渐减弱。实施电话随访可以控制症状及预防并发症,提高依从性,改善自护行为,激发积极情绪,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效利用卫生保健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