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索我国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方法 2014年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将这些本地感染病例作为线索病例,以其住所为圆心,分别以100 m、300 m、500 m和1 000 m为半径,侦查该范围内当地居住人群。收集每个被调查者耳垂血分别制作厚、薄血片各一张和滤纸血一份,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巢式PCR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278例血样,显微镜观察发现3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中带虫率为1.1%(3/278);巢式PCR结果发现6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带虫率2.2%(6/278)。依据巢式PCR结果,不同侦查半径分析表明,300 m半径范围能够发现线索病例周围人群中全部无症状带虫者,其中在101~300 m范围内发现的占66.7%。结论在我国中缅边境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带虫者,巢式PCR检测方法开展侦查半径为300 m的主动病例侦查能够有效地发现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输入性三日疟与卵形疟发病趋势和病例分布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1—2013年全国三日疟及卵形疟疫情数据资料,应用SAS 9.2和ArgGIS 10.0软件就病例增长趋势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我国2011—2013年共报告三日疟病例97例,卵形疟病例174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三日疟病例各年分别报告17例、22例和58例,分布于我国的7个、8个和14个省份;卵形疟病例各报告15例、34例和125例,分布于2个、10个和18个省份。自非洲输入的三日疟和卵形疟为240例(88.56%),其中自西非与中非输入共219例(80.81%);自东南亚输入16例(5.90%)。结论我国输入性三日疟与卵形疟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应加强鉴别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各地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专报系统),收集2010—2019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全国各省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共报告29 248例(年均2 925例),其中临床诊断疟疾病例767例(2.62%)、间日疟7 388例(25.26%)、恶性疟18 032例(61.65%)、三日疟524例(1.79%)、卵形疟2 049例(7.01%)、诺氏疟2例(0.01%)、混合感染370例(1.27%)和未分型病例116例(0.40%)。病例主要输自缅甸(2 750例,9.40%)、加纳(2 606例,8.91%)和尼日利亚(2 127例, 7.27%)等国;主要分布在云南(5 794例,19.81%)、广西(3 130例,10.70%)和江苏(2 917例,9.97%)等省份。病例主要在6月(4 141例,14.16%)报告。人群分布中以男性为主(27 454例,93.87%)。死亡病例181例,均为恶性疟。2010—2019年病例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在县级机构诊断(8 680例,39.75%)和报告(8 783例,40.22%),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地市级机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主要在临床医疗机构诊断(15 730例,72.03%)和报告(16 536例,75.72%),且逐年上升,疾控机构比例在逐年下降。结论 针对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的重大威胁,应进一步加强部门间联防联控,强化监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输入病例,开展传播风险调查和评估,对风险疫点和重点人群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置,通过以“强化联防、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为核心的综合性策略和措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0~2015年,腾冲市共报告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39例,间日疟170例,占71.13%(170/239),恶性疟67例,占28.03%(67/239),三日疟1例,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7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5:1。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6~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6月发病数最多,占41.88%(124/239)。 结论  腾冲市为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同时存在三日疟,病例以间日疟为主;本地感染疟疾呈低水平、散发趋势,自2013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疟疾防控成效,为今后边境地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市,收集2007-2013 年疟疾防控相关资料以及疫情相关数据,评价边境地区疟疾控制消除工作成效。结果 2007-2013年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中,血检发热病人915 270人次,治疗现症患者13 146例,休止期根治121 894人,预防服药292 720人,室内杀虫剂喷洒和药物浸泡蚊帐保护人数分别为1 408 573人、1 114 360人。疟疾发病率由2007年的11.35/10 000降至2013年的0.88/10 000,下降了92.24%,疟疾病例数由2007年6 108例减少到2013年290例,减少了95.25%;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 546例减少到32例,减少了99.1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由2007年的41.95%上升至2013年的88.97%,主要来源地为缅甸。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有好转,应重点关注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消除疟疾,并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义知识中台,在其框架下构建标准且可扩展的临床决策支持知识库.方法:在传统知识库基础上,结合中台理论,设计知识中台体系,制定知识管理规范,并在规范指导下生产医学知识,建设单病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以支持VTE、房颤、Sepsis等单病种临床决策支持应用的快速扩展.结论:在知识中台的框架下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盈江县2005年疟疾发病情况,为疟疾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年盈江县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 469例,死亡病例4例,发病率为54.79/10000,占全县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7.18%,与2004年(27.79/10 000)相比上升了97.13%.其中,间日疟699例,占发病总数的47.58%;恶性疟714例,占发病总数的48.61%;未分型56例,占发病总数的3.81%.境外输入性病例1 053例,占发病总数的71.68%;本地感染407例,占发病总数的27.71%;另有9例输入地不详.结论 盈江县疟疾流行较为严重,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盈江县疟疾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发病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7月,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41 430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病例分别占76.54%、8.33%和15.13%;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分布在安徽(占45.16%)、云南(占22.26%)、海南(占9.68%)、河南(占8.16%)和湖北(占4.28%)五省;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33.02%和66.98%;死亡病例235例,其中恶性疟占87.66%;2004~2012年,全国年报系统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04 613例和输入性病例47 439例,分别占81.18%和18.82%;2013年1~7月,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 98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占0.87%,恶性疟病例占74.89%,本地感染病例仅34例。结论全国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输入性疟疾尤其是输入性恶性疟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已日趋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50一70%“’,但仍有相当患儿治疗缓解后复发,为探讨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我们自1993年6月始采用早期连续强烈化疗方案治疗小儿ALL3例,现报道如下:对象:3例患儿均为男性,2例患儿为初治,起病年龄3岁、3f岁,另一例患儿4十岁起病,在当地医院用VAP方案诱导治疗达CR后,已进入维持缓解阶段,因病情复发来我院。全部患儿化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治疗前血象:Hb(50,60,75)g/L,WBC(27,17,26)X10’/L,BPC(40,65,75)X10’/…  相似文献   
20.
多黏菌素是由芽孢杆菌产生的针对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目前已有3种注射用多黏菌素类药物用于临床,由于药物筛选压力,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的风险增加。本文综述了目前多黏菌素耐药的检测技术,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优势及其存在的挑战,为多黏菌素耐药的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