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1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与LVEF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临床特征的不同,为不同LVEF心力衰竭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46例LVEF低于正常值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LVEF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HFmrE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心力衰竭的病因、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HFrEF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心率、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HFmrEF组,但吸烟比例低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rEF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的比例较高,与HFrE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比例低于HFmrEF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比例高于HFm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mrEF组比较,HFrEF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更高,但室间隔肥厚患者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试图讨论肺动脉收缩压(SPAP)对CRT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CRT起搏器植入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检测患者的SPAP,根据SPAP的高低,将患者分为SPAP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随着SPAP的增高,且左房内径(LAD)逐步增加.不同SPAP水平的患者,其CRT疗效各异(P<0.05),中重度PH的患者,CRT疗效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对CRT有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1个月即有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下降,而无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6个月显著升高.为期1年的随访显示,SPA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SPAP显著影响患者对CRT的反应性,随着SPAP的增加,CRT的疗效和预后均变差.CRT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间接降低了SPAP.  相似文献   
43.
陈东  严激 《广东医学》2012,33(10):1503-1505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1],逐搏T波振幅相差大于1 mm(伴有QT或不伴有QT间期的延长).这种心电现象主要存在于长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中.TWA在临床中与室性心律失常联系较常见,被预测其独立因子[2].由于心室的心律失常极易致生命危险,故倍受重视,特别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的不断成熟,TWA成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者的预先筛选重要指标之一[3].本文就TWA的形成机制,与临床疾病和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MV)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材料与方法 选择 3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常规行胸前超声 (TTE)及食道超声 (TEE) ,TTE评分用Wilkins法评分均在 7~ 11分 ,TEE排除左房附壁血栓。如有血栓形成 ,用华法令 2 5mg/日口服 2~ 3月后复查TEE ,血栓机化或消失后再行手术。 38例患者风心病史 2~ 12年 ,心房颤动史 8月~ 4年 ;心功能Ⅱ级 2 2例 ,心功能Ⅲ级 16例 ,单纯二尖瓣狭窄 2 0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和 /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8例 ,对其中 2 0例术…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后 1hST段下降大于 5 0 %为ST段下降组 ,相反为ST段抬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梗后早期 (2~ 3周 )和晚期 (5~ 6个月 )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 ,并随访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下降组 5 3例 (74 % ) ,ST段抬高组 19例(2 6 % )。心梗后早期两组间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晚期ST段抬高组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 ,而LVEDVI、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P <0 .0 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直接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者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较差。有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者PCI术后ST段持续性抬高的发生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适应证的患者共60 例,分为四极导线组和双极导线组,各30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心脏同步性指标如室间隔-左室后壁收缩延迟( SPWMD)、12个室壁节段收缩速度达峰值时间的标准差( Ts-SD)、16个室壁节段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 Tmsv16-Dif )、心率矫正后的16 个室壁节段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R-R)]、峰值收缩径向应变最大达峰时间标准差( Trs-SD)和峰值收缩径向应变率最大达峰时间标准差( Trsr-SD) ,及急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 SV)、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 VTI)、二尖瓣返流面积( MR) ,比较手术前后两组间差异. 结果 术后两组心脏同步性指标均显著改善,四极导线组 Ts-SD、Trs-SD和Trsr-SD优于双极导线组(P<0. 05),三维超声Tmsv16-Dif和Tmsv16-SD(%R-R)亦优于双极导线组( P<0. 01 ). 两组术后血液动力学均显著改善,与双极导线组比较,四极导线组SV和VTI更佳( P<0. 05 ) ,但M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左心室四极导线可带来更佳的心脏同步性和急性血液动力学,优于双极导线.  相似文献   
47.
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Ⅰ型心房扑动 (房扑 )的一线治疗方法。本组应用Holo导管标测 ,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 三尖瓣环峡部 (IVC TA峡部 )出现完全性双向阻滞 ,成功治疗 11例Ⅰ型房扑患者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共 11例 ,男性 8例 ,女性 3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9例AMI和23例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OMI组(P<0.05)。结论Fg和DD的升高是AMI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ACS患者 6 8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采取直接支架术。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造影结果 ,并随访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直接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 94 .1%。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成功率为96 .0 %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 88.9%。支架术后血管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慢复流的发生率为 7.8%。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对经选择的 ACS患者采取直接支架术治疗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 ,可以取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