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1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剂量、血压水平、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245例,NYHAⅢ/Ⅳ级患者比例为64.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8.5%、83.3%和92.2%。用药后患者收缩压[(109.6±13.4)mmHg比(120.3±17.3)mmHg,P<0.01]和舒张压[(70.5±9.4)mmHg比(75.2±12.1)mmHg,P<0.01]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随访1个月后,血清肌酐[(98.3±35.5)μmol/L比(95.7±31.9)μmol/L,P>0.05]和钾水平[(4.06±0.54)mmol/L比(4.11±0.46)mmol/L,P>0.05]无明显变化,但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1)。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但1个月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否伴有血管平滑肌细胞能量代谢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在饲养的第8、16和第24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层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16周和24周组同对照组比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24周同16周比较也明显减少。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血管平滑肌细胞层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mRNA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23.
炎症机制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殖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检测炎症因子可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合理的抗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总结顽固性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评估心脏起搏和射频消融心房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方法 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2(60.7±6.8)岁。4例有黑朦,1例有晕厥发作史,病史1~5(2.6±1.3)年。全部病例完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房肺(或上腔)静脉电隔离。结果5例患者中,每周均有发作数次的3例,有2例植入DDD心脏起搏器,其中1例系导管射频消融术后1周植入起搏器,另1例系植入起搏器后房颤频繁发作行导管射频消融。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5(5.0±1.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1例,右上肺静脉1例,左上肺静脉2例,有1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共22根,平均随访3(2.78±1.59)月,无房颤发作。未植入起搏器的3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2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态窦综合征的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后能有效地消除房颤发作,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建议对这些患者首先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控制房颤,然后根据自身心率的变化评估心脏起搏治疗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5.
黄文军  严激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43-344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ST段压低在急性左主干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7年3月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1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16例左主干病变(LMCA组)、85例前降支病变(LAD组)和33例右冠状动脉病变(RCA组)。患者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组患者ST段压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II、III、aVF和V2~V6导联ST段压低在LAD和LMC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III、aVL、aVF、V2和V6导联ST段压低在LMCA和RC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与LAD组相比,II、aVF和V2导联ST段压低对左主干病变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31.3%,特异性可达98.8%,阳性预测价值83.3%;与RCA组相比时,aVF和V6导联ST段压低亦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敏感性62.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在急性左主干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7.
冠心病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另有造影检查正常的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基线CXCL1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MACE).结果:CXCL16、hsCRP和IL-18在ACS组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CXCL16和IL-18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XCL16与hsCRP(r=0.437,P<0.01)、IL-18(r=0.552,P<0.01)和HDL(r=-0.321,P<0.01)存在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以所有研究对象CXCL16的均数为界点,分成CXCL16>2 246.97 ng/L组和CXCL16≤2 246.97 ng/L组,分析2组间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关系,结果上述4项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XCL16和hsCRP是ACS的重要危险因子.随访结果显示,ACS组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S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仅3个月和6个月时hsCRP进入模型,表明hsCRP对冠心病患者短期MACE事件发生具有预测价值,而CXCL16无此预测价值.结论:CXCL16是传统危险因素之外,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CXCL16和hsCRP,可能会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合并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左心室导线植人是CRT的核心技术,常规方法需行心脏静脉逆行造影,以显露靶静脉.但随着植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辅助器材的更新,植入技术由复杂趋向简单,标准的逆行造影流程是否必需?本文报道了2例未行常规逆行造影植入左心室导线,探讨左心室导线直接植入技术在CR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9.
张小玲  朱珉  叶青  周俊岭  严激 《安徽医药》2010,14(10):1206-120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U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5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24周检测Us-CRP和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6例Us-CRP进行对比。结果 ACS患者治疗后4周、12周、24周后U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胆固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ACS能提高患者降脂达标率,持续降低患者血清超敏CRP,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术后首次心电图中V1导联R/S比值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接受CRT除颤仪(CRT-D)、CRT起搏器(CRT-P)治疗的62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并分为CRT有反应组(39例)和CRT无反应组(23例)。对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后6个月时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CRT术后6个月较术前增加≥5%,则定义为CRT有反应。术后首次心电图中V1导联R/S比值≥1或Ⅰ导联R/S比值≤1定义为R/S比值阳性。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CRT有反应组的女性和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比例明显高于无反应组(P=0.014、P=0.04);CRT有反应组患者的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肺动脉高压(SPAP)均较CRT无反应组低(P0.01)。(2)随访结果比较:CRT有反应组在术后6个月时的NYHA心功能分级、P波时限、QRS波时限、LVEDD、SPA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CRT有反应组中术后R/S比值阳性者31例(79.5%),CRT无反应组中术后R/S比值阴性者12例(52.2%)(χ~2=6.637,P=0.01);在42例R/S比值阳性者中LVEF改善率平均为11.78%,而20例R/S比值阴性者中LVEF的改善率为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因素对CRT反应的预测价值:术后心电图中R/S比值阳性(OR=4.43,95%CI:1.06~18.5,P=0.041)是CRT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RT术后首次心电图中V1导联R/S比值≥1或Ⅰ导联R/S比值≤1提示左心室的有效起搏,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简单方法预测CRT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