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6篇
  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和方法:在两条成年杂种犬下颌骨共植入10枚Absoanchor系列微型支抗种植体,施以200g水平力。植入后第3、6、9、10周分别给犬注射二甲酚橙、钙黄绿素及两次四环素钠。犬处死后,随机取1块有种植体的新鲜标本,行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分析。其余9块标本制成硬组织切片,Von-Giesa苦味酸-品红染色,行光镜、荧光镜、偏光镜观察。以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标本横截面图像的骨结合率。  相似文献   
92.
胡莹  严斌 《当代医学》2021,27(18):106-108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及抗焦虑治疗对心电图变异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80例作为焦虑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80例无焦虑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分析两组心率变异情况.焦虑障碍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及焦虑组治疗前后心率(HR)、心率变异系数(HRV1)、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及N间期标准差(SDNN)情况.结果 治疗后,焦虑组HR明显高于对照组,HRV1、SDANN、PNN50、rMSSD、SDN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焦虑组治疗后HR明显降低,HRV1、SDANN、PNN50、rMSSD、SDNN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给予抗焦虑治疗能显著改善焦虑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腭裂畸形本身及修复术对牙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牙颌模型CT扫描测量系统,对比分析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均已修复组以及腭裂未修复组成人患者牙弓形态特征.结果 腭裂术后组上颌牙弓各段宽度、牙弓前段长度均显著小于未手术组(P < 0.01);未手术组上颌牙弓前段宽度、上下颌牙弓长度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 < 0.01),而上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大于正常组(P < 0.001).结论 腭部裂隙对上颌牙弓发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牙弓前部裂隙邻近的区域,腭裂手术是造成上颌牙弓宽度缩窄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抑制了上颌牙弓前段长度发育.  相似文献   
94.
海绵状血管瘤或称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头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整个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0% ,浅表型约占2/3,深部型约占1/3。深部以腮腺嚼肌区较为常见 ,本文收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1999年1月~2001年2月收治、采用手术与Nd:YAG激光治疗的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 ,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 ,男5例 ,女7例 ;年龄最小为7个月 ,最大42岁。病损部位单纯在腮腺嚼肌区8例 ,合并颊部1例 ,颞部2例 ,腭部1例 ;肿瘤直径最小为3.0cm×2.0cm ,最大为10cm×8…  相似文献   
95.
汤欢  包涵  余晨昊  沈慧婕  王威  严斌 《口腔医学》2022,42(10):895-899
目的 使用Dolphin软件利用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矫治后对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正畸科收治的56例成人双颌前突骨性Ⅰ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上下前牙。根据SN-MP角将患者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治疗前后CBCT数据进行三维的气道重建,并测量腭咽、舌咽及喉咽气道体积及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结果 对56例成年患者的测量结果显示低角组和高角组的上气道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均角组。而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腭咽、舌咽、喉咽的气道体积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于治疗前后不同组间上气道进行三维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前后腭咽、舌咽、喉咽的气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后上气道口咽部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小,但高角组治疗前后口咽最小横截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CBCT证据,对于成年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正畸治疗,高角患者应注意垂直方向的控制防止上气道进一步减少,均角和低角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面型和上气道形态进行个性化考量。  相似文献   
96.
严沁月  曹丹  严斌 《口腔医学》2022,42(5):437-44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尖牙唇(腭)侧阻生(BIC/PIC)的患者寰椎形态变异的发生情况,以期辅助上颌阻生尖牙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方法 选取196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研究组)和196例年龄、性别、安氏分类与之相匹配的尖牙正常萌出者(对照组)。将所有样本的CBCT导入Dolphin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和三维图像,观察并记录各组寰椎后桥及寰椎后弓发育缺陷(包括寰椎后弓发育不全和寰椎后椎弓裂隙)的发生情况,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寰椎后桥的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对照组(22.4%,P=0.024)。PIC组寰椎后桥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BIC组和对照组、BIC和PI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后弓发育缺陷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尖牙阻生患者较尖牙正常萌出者更容易发生寰椎后桥。  相似文献   
97.
空泡蝶鞍合征(empty-sella syhdrome,ESS)系因垂体萎缩、鞍隔缺如,脑脊液压力使蛛网膜下腔疝入鞍内,并使其内填充脑脊液,使垂体受压变平,鞍蝶扩大、变形而产生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中原发性者主要与蛛网膜憩室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有关.继发性者主要常见于鞍上的蛛网膜借助鞍内病变术后或放疗后扩大的蝶鞍疝入.本文主要综述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98.
<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1],而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循证医学证实,通过规范手卫生措施能有效降低20.0%~30.0%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因此,作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利用Dolphin三维影像处理系统实现埋伏牙完全可视化的新技术。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患者17例,采用锥体束颅面CT 对患者头面部扫描后,将CBCT 数据转化成DICOM 格式保存。使用Dolphin三维影像处理技术系统,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数字牙颌面模型。结果 17例患者CBCT 数据经Dolphin软件处理后,均重建出所需牙颌三维数字图像,充分显示埋伏牙的位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实现了埋伏牙充分可视化。结论 Dolphin三维影像处理技术可将CBCT 信息转化成三维数字模型,快速、简便的实现埋伏牙可视化,为制定正确完善的治疗方案和外科开窗助萌操作以及有效的医患沟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拇指缺损再造供区面积准确、个性化及优化的选择。 方法 采集7例拇指受伤缺损患者双手及双足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双手模型,根据左右手互为镜面投影的原理,利用Mimics软件自带“Mirror”功能生成健侧手的镜像,利用生成的镜像实现对拇指缺损的部分的虚拟形态学上的恢复,再进行数字化模拟对比和切割等操作,可以得到缺损拇指部分的三维形态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将生成的缺损模型打印出来,在缺损部分实物模型上贴上医用胶布包裹修剪,制作好的样布可以准确地指导供区的选择。 结果 7例拇指缺损患者均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拇指再造供区面积的选择,再造后拇指外观形态高度接近未受伤前,功能恢复快、效果好,患者反映良好。 结论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拇指缺损供区面积准确、个性化及优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