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改良Kamada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鼠原位肝移植是进行肝移植基础研究的基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是由 Kamada 等报道的肝上下腔静脉(suprahepatic vena cava,SVC)缝合加肝下下腔静脉(infrahepatic vena cava,IVC)和门静脉(portal venae,PV)袖套吻合术式与 Miyata 等报道的三套管法。SVC 缝合能够达到通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更加符合生理。本实验在 Kamada 法的基础上对供肝获取和胆道重建方法作了部分改进,经过36次预实验操作,建立了稳定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96例误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1993~2007年收治并误诊的96例FN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均行B超检查,64例行螺旋CT检查,3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7例行单纯MRI平扫,11例行普通CT检查.误诊为原发性肝癌82例,肝腺瘤8例,肝血管瘤4例,转移性肝癌2例.96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FNH.结论:FN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及转移性肝癌,为避免误诊应将螺旋CT或MRI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作为首选定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3.
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成功地进行了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诊断:1例肝炎后肝硬变,3例肝豆状核变性。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甲基泼尼松龙三联免疫抑制疗法。结果 4例肝移植后共出现5次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游离IL-2R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减小,嗜酸性粒细胞增加,2例胆汁IL-2R也升高,而IL-6,IL-8,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s)的诊治经验,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n=25)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四科(n=2)收治的27例SAAs患者资料,其中传统开腹手术4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7年经手术切除的29例巨大FNH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7例,女12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25岁。主诉上腹部轻微不适8例,体检触及腹部肿块12例。病变单发28例;左叶8例,右叶12例,右三叶3例,中肝叶5例,尾状叶1例;直径10~26cm,平均直径12.5cm。病变向肝外突出26例,压迫邻近肝外器官10例,累及肝门19例,中央见灰白色星状瘢痕24例。螺旋CT或MRI的主要表现为病变均质、富血供、造影剂“快进慢出”、供血动脉增粗扭曲和中央瘢痕粗大且延迟强化。结论巨大FNH多见于年轻人,多无症状,几乎全为单发,好发于肝右叶,中央星状瘢痕明显,可压迫肝外脏器或肝门,多期动态螺旋CT或MRI表现较典型。  相似文献   
96.
临床统计表明,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患者以男性为多,男女之比在国内资料为6.3:1。据国外报道,在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1。自70年代发现肝腺瘤的发生与口服避孕药密切相关以后,有许多作者报告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雄激素皆能诱发大鼠肝腺瘤和肝细胞癌。这些研究提示性激素至少可以影响肝脏恶性肿  相似文献   
97.
糖尿病病人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8例病人 ,占同期收治肝脓肿(4 2例 )的 42 86% ,男 1 2例 ,女 6例 ,中位年龄5 6 7岁。有明确糖尿病史者 1 1例 ,入院后发现糖尿病者 7例。病人均无肝胆管结石及胆道感染等病史。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腹胀 ,但无明显腹痛。脓肿位于肝右叶 1 5例 (84 44% )、左叶 3例(1 5 5 6% )。所有病人行B超及CT检查。糖尿病的治疗按糖尿病治疗常规 ,全部采用胰岛素 ,监测三餐前及睡前血糖浓度 ,根据血糖浓度调整胰岛素用量 ,控制血糖在 5 8~ 9 0mmol/L〔1〕。肝脓肿的治疗 ,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 (先锋必或罗氏芬 +灭滴…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用含10%胎牛血清的无酚红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细胞用含5%活性炭吸附胎牛血清的无酚红DMEM培养基接种于细胞培养板。采用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780观察淫羊藿素(ICT)是否能够通过雌激素受体对HSC-T6细胞产生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ICI-182780组、淫羊藿素组、淫羊藿素联合ICI-182780组。通过MTT和免疫组化来观察ICT对HSC-T6增殖和活化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TGF—D1、TIMP-1、MMP-1的表达活性来观察ICT对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ERK、p38、JNK的磷酸化水平来观察ICT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入ICI-182780(1μM)对HSC—T6细胞增殖、a—SMA、TGF-p1、TIMP-1、MMP-1的表达以及pERK、pp38、pJNK的水平均无明显影响。药物ICT干预后,细胞增殖、a—SMA、TGF—β1、TIMP-1的表达以及pERK、pp38、pJNK的水平明显被抑制,MMP-1的表达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ICT联合ICI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T可以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但是我们发现上述效应不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99.
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平均水平为(1 72±30)mg/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PA值异常的发生率较Alb、TBIL的高(P<0.01),血清PA值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一致。与Alb比较,术后血清PA值降低时间早且降低幅度明显,出现肝功能衰竭者术后第5天血清PA值为(67±13)mg/L,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者[(118±15)mg/L]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PA值可以较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围手术期肝脏储备能力和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术后动态观察血清PA值的变化能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对判断预后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一线集萃”是一个新栏目。一线的含意,首先是临床一线,是我们为病人服务的岗位;同时,一线不仅包含基层单位,也泛含各级医疗一线。一线是最基本的实践,是专业技术成长的沃土。一线除病痛,一线有真知。愿“一线”如花似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