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是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之一,常合并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或称炎症性贫血(inflamatoryanemia)。1994年6月~2004年8月,我科收住了218例JIA,乃回顾分析本病在血液系统的异常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加深JIA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告中耳乳突葡萄簇状肉瘤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5、6岁。1例行中耳乳突根治术加术后放疗,7个月仍生存。2例未治者均短期内死亡。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33.
简要回顾这一广阔领域的现状以后,较集中地评论了某些有关生物力学的基础问题。详细地讨论了活组织的力学特性,或它们的数学表达式,即本构方程。展望了它的前景,概观了生物力学的扩展领域,也列入了那些可作为新路标的书藉。引言生物力学的原野,在近代得到了生机勃勃的耕耘和开发。十五或二十年前,间或写这方面文章的,只有少数几个作者。如今每年都出版许多这方面的杂志和文章。当美国全国生物力学委员会在一九八二年春季组成的时侯,它的全体会员也隶属于其他二十个专业学会。例如:ASME,ASCE,AICKE,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诊断疑难病例54例,其中绝经25例;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初诊后制片,进行p16INK4A、Ki-67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18例,p16INK4A、Ki-67均为阴性表达,组织活检或TCT复查均未见上皮内病变;ACS-H或HSIL 11例,p16INK4A、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和10例,病理活检证实为CINⅡ或CINⅢ。25例绝经患者中上皮萎缩鳞状7例,p16INK4A、Ki-67均阴性,活检结果或TCT复查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HSIL 12例,p16INK4A、Ki-67均阳性,病理活检CINⅢ8例、鳞癌4例;鳞癌6例,p16INK4A、Ki-67均阳性,病理活检结果均为鳞癌。结论 TCT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在诊断疑难宫颈细胞学病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p16INK4A、Ki-67对非上皮内病变和上皮内瘤变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丘小汕 《新医学》2000,31(6):363-364
1 引 言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既往腹泻多由感染因素引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非感染性腹泻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儿科医务人员的关注。腹泻依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2 非感染性腹泻的机制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下列四种,腹泻发生时可能会涉及一种以上的机制。2.1 渗透性腹泻系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水溶性分子,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超过血浆渗透压,阻碍肠壁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腹泻。其特点是大便呈水样,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成分,电解质含量不高,无脓血等,当引起…  相似文献   
36.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复杂,其本质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形成减弱和骨吸收增强,引起骨代谢失衡。近年来研究发现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控骨代谢,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目的:以m6A甲基化调控骨代谢作为切入点,对m6A甲基化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为寻找骨质疏松症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数据库,从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设置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m6A甲基化,骨代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m6A methylation,Bone metabolism,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s,osteoclasts”等,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Nature及Cochrane数据库,排除重复及陈旧无参考意义的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3篇标准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1)m6A甲基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髓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37.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对RV肠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1183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清,按年龄分组测定血清锌水平,记录并经统计学处理,将该值作为东莞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血锌正常值.收集近2 a因急性水样腹泻起病2 d内在门诊经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确诊为RV肠炎的143例患儿,随机分为补锌治疗组72例,常规治疗组71例.检测二组患儿血锌水平.常规治疗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剂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0 mg/d(6个月以下者10 mg/d),连续治疗14 d.检测治疗后血锌水平.结果 RV肠炎患儿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常规治疗组为81.6%,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88 P<0.01).补锌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锌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降低,在腹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提高RV肠炎的疗效有良好的作用.WHO推荐补锌的剂量和疗程同样适合中国小儿RV肠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与胃肠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收治的56例危重新生儿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其中24例早产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2例;32例足月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6例.所有新生儿在生后6h内开奶,按微量喂养[0.1~4.0 mL/(kg·d)]和按需喂养[开始10~20 mL/(kg·d),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0~15 mL]分成两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发生胃肠损害的情况.结果 (1)无论早产或足月儿,微量喂养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儿(P<0.05).(2)早产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3)生后24h内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24~48 h胃肠损害发生率(P<0.05).(4)出生48h内极危重患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危重组患儿(P<0.05).结论 危重新生儿出生后不宜过早全奶按需喂养,生后24h内尤应慎重;提倡出生后6h从1∶1稀释奶开始,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至生后48h才逐渐过渡至全奶,以减少胃肠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 :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 mm2/s和(1.34±0.15)×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 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