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运动造成的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MRI是目前诊断踝关节损伤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踝关节骨及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同时还能评估损伤的程度及范围。就踝关节运动损伤所致的骨损伤、骨软骨损伤、韧带损伤、肌腱损伤的影像表现及其损伤程度的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结合带(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组织学和解剖学上并无这一名词。JZ在内膜病变、不育和病理改变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就JZ的组织学及MRI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附94例报告)北京铁路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内科叶淑萍医学影像学系万业达大量资料已证实,糖尿病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但对高血糖与脑梗塞间的关系尚存异议,现就丰台铁路医院自1993~1996年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塞94例...  相似文献   
74.
结合带(JZ)是MRI上显示的子宫壁正常结构,组织学和解剖学上并无这一名词.JZ在内膜病变、不育和病理改变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就JZ的组织学及MRI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 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 结果 采用HRCT及HRCT结合VR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RCT 结合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和鼻骨孔. 结论 MSCT中HRCT结合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6.
77.
D.  Marin  R.C.  Nelson  E.  Samei  E.K.  Paulson  L.M.  Ho  D.T.  Boll  何岸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392-393
目的在个体内比较低管电压(80kV)、高管电流CT检查技术与标准CT扫描方案(140kV)检查时,在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动脉晚期发现富血供恶性肝脏肿瘤等方面的不同。方法本项前瞻性符合HIPAA法案,单中心研究获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5~77岁)病人的60个恶性富血供肝脏肿瘤病灶[平均直径(20.1±16.4)mm]人组。33个结节通过局部病灶的组织病理学分析获得证实,27个结节影像学随访至少12个月。病人接受双能64层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在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患者的检查资料, 并对上肢静脉血管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多种方式后处理, 选定A、B、C(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5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8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锁骨下静脉的轴位图像)层面分别测量管腔内CT值。测量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 对上肢静脉选定层面的静脉管腔内测量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6例完成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患者中, 右上肢发现病变14例, 左上肢21例, 阳性率为62.5%(35/56), 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阳性率为58.9%(33/56)。肱骨内外髁连线5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4, P>0.05;头静脉管腔:F=0.102, P>0.05)。肱骨内外髁连线8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7, P>0.05;头静脉管腔:F=2.271, P>0.05)。锁骨下静脉层面各测量点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 P>0.05)。统计结果提示顺静脉血管方向不同位置静脉管腔内对比剂充盈均匀。上肢静脉远端主干管腔内对比剂浓度高于近心端管腔内对比剂浓度, 各层面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1.52, P < 0.05)。提示顺静脉血流方向对比剂浓度逐渐减低。 结论 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大范围显示上肢静脉全程, 清晰显示侧支循环, 明确血管狭窄、阻塞的原因, 了解周围结构情况, 辨别血栓形成时间等。该技术相对安全方便、创伤小, 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应用该技术能提高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 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前对患者训练的必要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患者仅控制心率小于70次/分时进行CT检查;B组60例患者在控制心率的同时,对患者还进行呼吸训练(即扫描检查前训练)并向患者讲解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后,再进行CT检查。结果:A、B两组获得的图像质量分析上存在差异,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在可用于诊断与不可用于诊断图像的比较中亦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多于A组(χ2检验:P<0.01);检查前训练、特别是呼吸屏气训练对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影响是不同的。结论:高质量的CT图像不仅与CT扫描设备、操作技术、参数设定等有关,而且与检查前的训练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情况,利用3D序列进行重建,观察跗骨窦区的显示情况。结果 2D序列中,CL、ITCL在冠状位的显示率最高,CL、ITCL前束在矢状位的显示率次之,ITCL后束在轴位的显示率次之。3D序列可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这些韧带与矢状面、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在临床工作中可依据此角度对踝关节进行扫描。结论 利用MRI3D序列可完整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并对其进行测量,对诊断跗骨窦内病变提供了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