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5篇 |
药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应用低场磁共振T2WI观察正常子宫肌层信号表现及随月经周期变化。方法:12例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期健康志愿者,年龄24~43岁,平均(32±6.77)岁。分别于经期、卵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期观察子宫肌层T2WI信号表现并测量信号强度,分析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结果:T2WI子宫肌层内侧为带状低信号,外侧为占肌层大部分的中等~高信号,二者之间分界不清,可见一灰色的信号带。内侧带的低信号黄体期时信号最高,卵泡期时最低。外侧带及灰色的中间带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肉眼观察,内侧带与外侧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二者分界最清晰,中间带显示最窄、最不明显;其它时期尤其是经期内侧带与外侧带的分界最不清晰,中间带显示最宽、最明显。即卵泡期是子宫肌层各带区解剖显示最清晰的时期。结论:T2WI子宫结合带与外部肌层之间存在模糊带。对未绝经女性应尽量选择卵泡期行MRI检查。影像科医生在观察子宫MRI信号表现时应考虑病人年龄、月经周期及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共振胆胰管成像术(MRCP)和B超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病例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采用盲法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CPR成像成功率为100%,利用CPR技术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1.8%(45/49)。结论: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是轴位图像的有效补充,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64.
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采用前后对比法,对强化头皮针组(60例)和静脉留置针组(60例)对比剂渗漏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强化头皮针组60例病人中有12例发生对比剂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0%,静脉留置针组无一例发生渗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头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76.7%,静脉留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注药可提高注药速度、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5.
N.N.N. Naguib N.E.A. Nour-Eldin T. Lehnen R.M. Hammerstingl H. Korku-suz K.Eichler 何岸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393-393
目的回顾性对16或64层低剂量CT平扫影像采用滑动板平均技术,确定正常阑尾的显示率。方法本研究获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免除知情同意。共有259例病人进行了16或64层CT低剂量平扫(平均有效剂量为1.7mSv)以评估泌尿系绞痛,其中37例(143.3%)有阑尾切除史。3位阅片者使用滑动板平均技术回顾性复习薄层(层厚为O.67或2.00mm)影像并进行分级,分为阑尾不显示、不确切或部分显示、清晰及全部显示。以加权,c统计方法评估阅片者间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试验比较阅片者之间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进行口服水化治疗对预防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 将207例行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造影剂前水化组(A组)104例和应用造影剂后水化组(B组)103例,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4h和应用造影剂后4h内口服补液1000 ml.应用造影剂前1~3 d及应用造影剂后第3天检测血清肌酐(Scr),以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判定是否发生CIN.结果 A、B两组患者应用造影剂后第3天的Sc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患者CIN的发生率为7.7%(8/104),B组患者CIN的发生率为0.97%(1/103),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造影剂后水化治疗较应用造影剂前水化治疗可以更有效预防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68.
医学影像计算机处理和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图文数据库技术,将图像数字化后存入电脑,并可随时查询、调用和打印输出。同时对存入的影像信息可进行多种技术处理。该系统功能多达20大类70多项。 相似文献
69.
70.
A. Tognolini R.S.Bardach O.S.Pianykh C.J. Wilcox V.Raptopoulos S.N. Goldberg 何珍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390-391
目的评估动物模型的CT检查中总扫描时间(TST)、扫描延迟间隔时间(ISD)、包括I衄管增强峰值图像(IPVE)以及输入功能血管的选择对计算肿瘤血流(BF)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所有动物研究方案和实验设计均经动物保护和应用委员会批准同意。注入0.2mL或0.4mL碘对比剂后.对6只患有乳腺癌的大鼠(每只有3个肿瘤)进行横断位扫描5min,扫描延迟间隔(ISD)1s(参考扫描),层厚2.5mm,间隔2.5mm,螺距1-3.120kV,240mA,旋转时间0.5s。根据不同的TST、IS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