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354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1092篇
预防医学   537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635篇
  2篇
中国医学   386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WT1基因表达与白血病疗效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初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73例治疗前WT1基因的表达,结合临床观察WT1表达阳性与急性白血病治疗疗效关系,并观察缓解后患者W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WT1阳性53例(72.6%),其中4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阳性32例(69.6%),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阳性17例(73.9%)。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及1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均表达阳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WT1表达阳性对治疗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对21例患者治疗后动态观察,当完全缓解时,WT1表达转阴性;复发时WT1表达又转阳性。结论 WT1在急性白血病阳性率较高,但阳性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WT1基因作为白血病标志用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度普利尤单抗对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皮损程度、湿疹面积及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特异性皮炎患儿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治疗,B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情况、疗效、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治疗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特异性皮炎评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评分量表中皮损范围、严重程度、瘙痒与睡眠各分项得分及总得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B组经治疗后,患儿SCORAD量表中各分项及总得分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3、IL-4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B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3、I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基于肩关节正位DR片,研究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静息位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的79例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8.37±9.09)岁。招募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21±9.9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肩关节DR片的拍摄,并对其肩胛骨位置的相关指标[即肩胛骨内缘与脊柱中线的成角(θ角)、肩胛盂最大前后径与上下径的比值(CD/EF)、喙突类型、肩胛骨的内外侧移动距离(OA)、上下移动距离(OB)]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1)试验组的θ角、CD/EF值分别为(10.58±3.88)°、(0.51±0.12),与对照组的(8.77±3.53)°、(0.47±0.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喙突类型分布:试验组Ⅰ型38例(48.1%),Ⅱ型28例(35.4%),Ⅲ型13例(16.5%);对照组Ⅰ型16例(20.0%),Ⅱ型47例(58.8%),Ⅲ型17例(21.3%)。两组研究对象喙突类型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构建抑制cyclin D1基因小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系统,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靶向cyclin D1RNA干扰(RNAi)表达质粒,双酶切鉴定电泳及测序分析构建的质粒是否成功;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K562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合成的64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并且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转染所构建的质粒能明显下调K562细胞cyclin D1基因表达。结论:质粒的成功构建为研究其抑制cyclin D1基因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以及与放、化疗联合的协同效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历史悠久,方书众多,浩如烟海。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赵佶的《圣济总录》等,都是庞大的方书,内容浩瀚,各具特色。但切合实用,流传较广,被历代医家所公认的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应属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同时也是世界医药史上最早的官方制剂规范。  相似文献   
106.
107.
当前 ,焦虑症及多种疾病引起的焦虑障碍日益增多 ,成为心理障碍中的一个难题 ,往往表现为自主神经的系列变化。氯氟乙酯 (ethylloflazepate)是由法国赛诺菲 (Sanofi)公司合成的新型苯二氮(benzodiazepines)类抗焦虑药[1,2 ] ,通过加强GABA的突触间传递 ,选择性抑制大脑边缘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道头孢替安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头孢替安对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本品用于呼吸系、泌尿生殖系等感染50例(男22,女28,平均年龄31±25yr),成人2-6g/d,分2-3次静滴,儿童50-100mg/(kg·d),分2次静滴,疗程一般7-14d。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其中痊愈率达62%)。不良反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9.
依诺沙星由山东新华制药厂制成片剂。本文报告该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8名接受该药片剂和原粉单剂400mg,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血药峰浓度及消除半衰期各为3.1mg/L和4.8h。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54.5%,有效尿药浓度可维持至给药后24h。以依诺沙星片剂治疗呼吸系、泌尿生殖系、肠道等感染354例,总有效率91.2%,痊愈率61.6%,细菌清除率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7%,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其他尚有皮疹等过敏反应,反应均轻微,呈一过性,无中途停止治疗者。依诺沙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贝沙罗汀在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建立荧光液相色谱法,以乙腈、乙酸铵、乙酸等为流动相成分,在激发波长260 nm、发射波长430 nm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方法学考察及血药浓度测定。所得到的血药浓度以DAS 2.0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进行参数计算。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贝沙罗汀口服300 mg.m-2,qd,连用4周,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的荧光液相色谱法在10~1 000 n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在空白血浆中20,100和800 ng.mL-1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9.49%8,7.06%和78.56%。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显示,5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口服贝沙罗汀软胶囊300 mg.m-2,服药d 1和连续服药d 28的Cmax分别为366.31和652.44 ng.mL-1;Tmax分别为1.80和1.88 h;t1/2分别为2.56和3.18 h;AUC0~t分别为1 680.96和2 133.34ng.mL-1.h。结论:建立的荧光液相色谱法稳定,敏感性高。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口服300 mg.m-2的贝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