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 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点,以期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并经临床证实的4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扫描。重点分析及临床及MRI表现特征。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Wernicke’s综合征(n=26)、Korsakoff’s综合征(n=6)、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n=5)、MarchiafavaBignami综合征(n=5)、肝性脑病综合征(n=5)及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n=1)。MRI上主要见桥脑、小脑脚、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两侧丘脑、胼胝体、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T1WI低信号,T2WI、FLAIR高信号;5例双侧苍白球及内囊区域较对称、界清的T1WI高信号。MRI复查病变多呈减小或消失趋势。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因累及大脑区域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综合征,MRI可显示不同区域病变受累的影像学特征,对于协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腹腔内脏器离开原来的位置,经先天或后天的孔道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即为腹壁疝,主要见于小儿、老人和一些术后患者,罕见于外伤.外伤性腹壁疝(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TAWH)发病率约占腹壁钝挫伤的0.2%~1%[1],文献报道极少,主要见于临床及CT报道,国内外几乎无MRI诊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陈旧性脑梗死相关脑皮质层状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沛县人民医院及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陈旧性脑梗死相关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以联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做出的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CT及MRI检查层状坏死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MRI对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单脑叶或小面积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脑叶或大面积脑梗死(n=52),MRI及CT均能检测出层状坏死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可较为全面评估陈旧性脑梗死相关的脑皮质层状坏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5.
CT对胸膜弥漫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良恶性胸膜弥漫性结节的CT特征,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组织学或临床证实的良恶性胸膜弥漫性结节的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表现,其中6例应用人工气胸CT观察。结果65例中胸膜转移瘤47例,胸膜结核5例,弥漫型胸膜间皮瘤5例,矽肺4例,胸膜斑4例。本组恶性的CT特征:壁层胸膜结节样增厚、壁层胸膜不规则增厚(厚度>10 mm)、环状胸膜增厚及纵隔胸膜增厚。良性者显示胸膜多均匀性增厚、线状粘连与钙化。结论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对胸膜弥漫性结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Grynfelt-Lesshaft’s疝的多排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临床证实的行多排螺旋CT检查的20例Grynfelt-Lesshaft’s疝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中,单侧发病17例(左右侧分别为11例、6例),双侧发病3例。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可见疝位于Grynfelt-Lesshaft三角的薄弱区,疝环直径约1.8~6.5cm,疝囊大小约1.7cm×1.5cm~8.3cm×5.1cm,疝内容物多为腹膜后脂肪组织或系膜结构。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可较好评价Grynfelt-Lesshaft’s疝,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8例胃间质瘤中腔内型16例,腔外型2例;呈囊实性不均匀密度13例,实性5例,均未见钙化.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4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1例),不均匀强化14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结论 多排螺旋CT较为准确诊断胃间质瘤及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特征。 方法收集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MRI诊断的13例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诊断75例髂腰肌囊扩张症,双侧发病者仅13例,双侧发病率为17.3%(13/75),13例中10例为股骨头坏死(双侧6例,单侧4例),2例有髋部创伤史,1例为盆腔MRI检查时偶然发现。共37房囊性病灶,其中两侧均为单房囊性灶5例,两侧均为双房囊性灶3例,右侧双房、左侧单房囊性灶病灶3例,右侧单房、左侧双房囊性灶2例。21房病灶信号较均匀呈水样、欠均匀16房,7房病灶内部见分隔。病灶呈圆形、卵圆形或泪滴样,大小5 mm×3 mm×8 mm至27 mm×23 mm×51 mm。病灶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腰肌(腱)内侧、外侧、后部或其肌间隙,22房病灶可见与髋关节腔相通。对10例伴发的股骨头坏死、2例伴发的髋臼挫伤及肌挫伤、1例股骨颈疝窝均能较好显示。 结论MRI可明确显示位于特定解剖部位、具有较为特征性MRI信号特点的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并可进行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erebral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T阴性、MRI阳性的DAI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随访证实.CT使用16层CT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0.35T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部分使用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结果 MRI各序列共检出CT阴性的115个病灶.其中两侧半卵圆区65个,位于胼胝体25个,侧脑室前后角周围白质区11个,基底节区6 个,丘脑4 个,脑干4个.结论 低场MRI是较为敏感的诊断CT阴性的DAI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0.
目的优化低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头颅矢状位FSET2不同参数配置,实现高性价比扫描。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视野(FOV)24~40 cm、层厚4~8 cm、小激励次数(NEX)1~4次等参数组合进行扫描,记录每次扫描参数、所用时间,重点观察扫描所得的图像。以0.35T MRI厂家设置的原始参数扫描出的图像为对照,观察较大FOV、稍薄层层厚(slice thick)、小NEX优化组合后对图像及成像速度的影响。结果较大FOV(33~35 cm)、较薄层(d=5 mm)、小激励次数(NEX=1)组合方案,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适中,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又能常规将颈部一并显示,性价比高。结论实现低场MRI头颅矢状位FSET2参数优化组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