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闭锁综合征一例报告李雪芹,丁素菊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突然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于1995年7月30日住当地医院诊治,两次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拟诊脑梗塞。经治疗后意识转清,但不能说话,进食困难,四肢完全瘫痪遂来我院急诊。查体:神清。构音...  相似文献   
10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说话、行走缓慢20年,加重10个月"于2003年2月12日入院.患者出生后3岁半左右,出现阵发性肢体僵直,每次持续数分钟,以后即发现说话、行走比其他儿童缓慢,学龄期上体育课常不及格,家人将其归因于"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03.
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全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个体反应差异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精准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功能检测及药物基因检测是抗血小板药物精准治疗的核心环节。对于高危缺血风险或预后较差、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考虑行基因检测和(或)血小板功能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仍是目前最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对于阿司匹林抵抗人群,不推荐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可考虑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基于CYP2C19基因型进行氯吡格雷剂量调整的策略仍有待研究,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患者,建议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04.
杆状体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燕  郑惠民  丁素菊  马丽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30-2331,F003
杆状体肌病(NM)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肌病,报告l例成人晚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肌肉病理检查,电镜下观察到多数肌纤维中含有大量源于Z线的杆状体,确诊为NM。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N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于有近端肢体无力特别是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行MGT染色或电镜检查将避免NM的误诊,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VaD)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逐渐建立。已有2个很好的工具可用于VaD的诊断———NINDS-AIREN和ADDTC。尽管NINDS-AIREN和NINCDS-ADRDA标准可用来区分单纯性VaD和单纯性Alzheimer病,但VaD与Alzheimer病的鉴别以及混合性痴呆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系列研究已证实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VaD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善认知功能,而且还对脑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结节性硬化致癫癎患者抗癫癎治疗缓解停药后的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山东省癫癎病医院自1 990年以来收治患结节性硬化的癫癎患者98例,对其中15例抗癫癎治疗缓解停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观察复发率及再治疗情况,并分析缓解停药后癫癎复发的原因.结果:经平均5年的随访,15例中有10例(66.7%)持续缓解,5例(33.3%)复发,1例复发再治疗后缓解停药;总持续缓解率为73.3%(11/15),绝对复发率26.7%(4/15);复发者可能与脑电图异常、脑内病损程度以及青春期有关.结论:在结节性硬化致癫癎患者,抗癫癎治疗缓解后应合理停药,停药后的复发率与所有类型癫癎的总复发率相当.  相似文献   
107.
新型抗癫药物对皮肤结缔组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等多系统均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影响认知功能,致畸,加重癫症状。本文对新型抗癫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不同识别情况,了解综合医院中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影响抑郁症识别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就诊于上海市9所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的680例初诊患者,使用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CIDI) 抑郁部分进行筛查,并进行专家复核,与首诊医师诊断进行比较.共连续收集抑郁症患者297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Z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用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非专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抑郁症识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680例初诊患者中,专科医师诊治380例,非专科医师诊治300例;共有297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其中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组117例;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170例,误诊为抑郁症33例,识别率为88.7%,非专科医师正确识别出抑郁症91例,误诊为抑郁症者58例,识别率为72%,两者对抑郁症识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高于非专科医师(专科医师诊断正确337人,不正确43人;非专科医师诊断正确216人,不正确84人;χ2=30.73,P<0.001);专科医师组和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74,非专科医师与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439;(3)两组抑郁症患者在HAMD24、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均有中等以上的抑郁症状,伴有普遍的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等临床特点;(4)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每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越高(OR值为1.475和1.769).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室中的非专科医师接受精神卫生专科知识培训不足,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不如专科医生,需加强对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室服务质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23例,对照组21例。评价两组治疗后1、14、90 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mRS评分,同时观察90 d内再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抗凝组和对照组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 mRS评分分别为2.00±1.51、3.1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4%、14.3%,病死率分别为8.7%、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研究证实CD40分子与其配体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均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细胞成分——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均有CD40和CD40L表达,两者结合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多种活性介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阻断CD40- CD40L通路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或阻止已形成的斑块进展。CD40L可能参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可溶性CD40L持续性增高。一些药物能够下调CS40L水平,为预防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