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aily routine application of home monitoring in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vice. Methods Data transmitted daily and automatically by a remote,wireless Home MonitoringTM system (HM) were analyzed. The average time gained in the detection of events using HM versus standard practice was examined. Results Te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8 males, mean age ( 56 ± 15 ) years ]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implantation of a CRT system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mean duration of monitoring was ( 90 ± 63 ) days and 83 abnormal events were reported. The vast majority (97.6%) of events were disease-related. The putative temporal gain between last follow-up and occurrence of events notified by HM was (158 ± 17)and (68 ± 17) days in patients usually followed at 6-and 3-month interval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Home MonitoringTM system is a newly reliable method which could early detect and manage the abnormal events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目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系统通常需要从左侧前胸部植入.但偶见永存左上腔静脉,大多会经膨大的冠状静脉窦流入右心房,异常解剖结构使得ICD除颤导线的植入手术时间和术者的曝光时间明显增加.现报道1例右前胸植入ICD系统病例. 患者女,58岁,因昏厥1次,心电图为心室颤动(室颤)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两年前患者曾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住院后X线胸片示心影正常,心胸比率0.5,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正常,心功能良好.动态心电图可见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手术前检查无异常后,植入I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弯型可视双向可调弯鞘管与固定弯鞘管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的应用,评估弯型可视双向可调弯鞘管是否在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方法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首次接受RFCA行环肺静脉隔离术(PVI)的4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应用不同类型鞘管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弯型可视双向可调弯鞘管,另一组患者采用固定弯鞘管。比较两组患者在PVI时长、手术总时长、导管操作时长、消融点数、每个消融点的平均放电时长、PVI单圈隔离率、碎点率、术者消融感受评分、有无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弯型可视双向可调弯鞘管组右肺静脉隔离(RPVI)时长[(10.59±2.32)min比(14.06±6.13)min,P=0.030]、导管操作时长[(6.59±2.76)min比(13.25±6.82)min,P=0.000]均较固定弯鞘管组显著减少,弯型可视双向可调弯鞘管组术者消融感受得分高于固定弯鞘管组[(7.67±0.80)分比(6.00±0.82)分,P=0.004],碎点率低于固定弯鞘管组[(0.03±0.03)比(0.0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束支电位(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左束支的可行性。
  方法:对13只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右房电极记录希氏束电位作为X线影像定位右侧希氏束,经右股动脉途径跨主动脉瓣逆行标测并消融左束支电位。同时应用NavX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右侧希氏束(R-His)、左侧希氏束(L-His)及LBP电位。观察消融成功犬电位特点,记录消融前后的PR间期、QRS形态和时限、AH间期、HV间期和消融导管心内电图A/V值。对比LBP结合X线影像指导左束支消融和LBP结合三维标测指导左束支消融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结果:13只犬中9只成功消融左束支,3只犬消融失败,1只犬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成功消融靶点LBP到最早心室电图平均时限(LBP-V)为(17.8±2.6)ms(13~21 ms)。成功消融靶点A/V值<1/10。LBP结合三维标测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较LBP结合X线影像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降低[分别为(1.7±0.3)h vs (2.4±0.3)h,P=0.007,(10.8±1.5)min vs(30.5±4.0)min,P<0.001]。
  结论: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成功消融左束支,与传统LBP和X线影像指导下左束支消融方法相比,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量。  相似文献   
15.
59岁男性患者,因“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池耗竭冶行起搏器更换术。测试导线参数满意后连接新脉冲发生器时出现快心室率心律失常,可自行终止和再发。考虑脉冲发生器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接口反接,予调整后起搏器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88岁,因"发作性胸痛12年,活动后喘憋半年,加重3d"入院.患者于2001年开始出现发作性胸痛,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于2001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喘憋,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多次入住急诊科,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LAD)46mm,左心室(LV)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7,二尖瓣中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左心功能减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 >15 000 p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术中采用3种起搏模式:右心室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和双心室顺序起搏(左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右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然后分别从左心室或右心室导线引入最多2个期前刺激,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 共有15例成功植入CRT-D的患者入选,男11例,年龄49 ~72(61±7)岁.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0±0.07.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5例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4例诱发非持续性VT.双心室同步起搏时未诱发持续性VT/VF事件,双心室顺序起搏时有5例诱发VT/VF( P<0.01).结论 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可能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下心脏电生理刺激或自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对衰竭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需长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合并右束支阻滞(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方法 本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植入CRT-P/D的合并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每3~6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及程控等指标.结果 共7例合并RBBB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P/D,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9 ~74(57±19)岁.随访0.3~43.0(17.6±16.7)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心力衰竭住院事件7次,3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6例患者为CRT无反应者,1例为CRT反应者.结论 合并RBBB的心力衰竭患者CRT无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医师对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医师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工作特点10道题目和NOAC知识20道题目.NOAC知识题目正确作答比例≥80%定义为知晓良好.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78份.被...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报道了1例右心耳起源的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第一次复发,二次成功,1个月后心肌病痊愈。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少见,多为持续性,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管射频消融风险大,复发率高。1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主因心悸3个月,劳力性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患者心悸持续不缓解,伴乏力,日常活动气促。曾就诊于我院,予食管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