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73例房间隔缺损行介入治疗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和纵径、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侧壁基底部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结果组织多普勒测量结果显示,随着介入治疗的结束,所有测量指标均随着右心室压力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或缩小(F=20.29~119.66,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较好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的38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临床痊愈242例占62.40%,显效116例占30.00%,有效19例占5.00%,无效9例占2.40%,显效率为92.60%,复发4例占1.10%. 结论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费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1 概述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用药必须个体化。用药前必须了解病人的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 ,还是室性的 ;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是正常的 ,还是宽大的 ;病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有无心功能不全。同时还要了解哪些药适用于或不适用于哪一类病人。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 ,不仅是要消除心律失常 ;更重要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 ,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基础上发生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的病人 ,选择药物的余地大 ,药物耐受性好 ,不易出现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对I类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 s)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探讨DCG对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DCG记录到的186例房颤伴长R-R间期者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睡眠无关组患者睡眠及非睡眠时平均心室率均小于睡眠相关组;睡眠无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睡眠相关组;睡眠相关组患者长间歇时不伴黑矇或晕厥,而睡眠无关组患者长间歇时有22例出现黑矇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状态时。结论分析房颤患者DCG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时间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易操作和高存活率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80只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行气管切开并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开胸手术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术后28d麻醉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脏外形,梗死区心肌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此法的手术成功率可达100%,存活率高达96%。于术后28d取出心脏,可见左心室明显扩大,缺血区心室壁变薄,颜色较周围心肌浅。结论本方法提高了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存活率,模型稳定,重复性好,可满足一次或多次结扎的需求。  相似文献   
56.
3.4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者其冠脉常有较严重狭窄,但导致狭窄的粥样斑块相对稳定,不易破裂,故其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脉供血减少有关,而与血栓形成或血小板集聚关系不大,故不提倡对稳定型心绞痛行抗凝剂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可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作者建议对先前有心肌梗死史、冠脉造影异常或运动试验阳性的慢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宜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一般选用阿司匹林口服。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通过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观察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且运动平板试验为阳性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及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运动终止时诱发心绞痛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min ST段压低≥1.0mm的导联数及其ST段压低总和(∑S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曲美他嗪治疗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运动终止时诱发心绞痛率、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后2minST段压低≥1.0mm的导联数及其ST段压低总和(∑S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可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59.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它疾病,1985年占总死亡人数的44.4%。随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发病年龄提前和随年龄增长患者对疼痛敏感性降低,有潜在猝死危险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紊乱发病率较高,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探讨高校中年人心脏疾病的发病规律,我们于1995年4月对全校35岁以上的教工进行了心电图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分析33名病窦综合症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心动过缓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用直线回归方程计算QT和RR间期回归直线的斜率(slode).分为RR间期≤1.4s(slopeL)和>1.4s(slope2)。发现所有患者的slope_2(0.0086±0.0039)明显小于sIope_1(0.0785±0.0057;P<0.001)。12名校正后QT间期(QT_c)≥0.44s患者(B组)的slope_1(0.0969±0.0083)和slope_2(0.0198±0.0049)均明显大于QT_c<0.44s患者(A组)的slope_1(0.063±0.0063;P<0.01)和slope_2(0.0022±0.0028;P<0.01)。slope_1和slope_2与QT_c呈正相关。表明心动过缓患者.随着心率的减慢,QT间期延长的量逐渐减少,与QT间期正常组相比,QT延长组当RR间期延长时.QT间期有较大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