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耳乳突手术致面瘫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瘫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并评价面神经修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4例手术致面瘫患者行面神经修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 1年 ,3例治愈 ,1例好转。结论 :熟悉面神经的解剖 ,操作精细规范可有效地防止面瘫的发生 ,面神经损伤后应立即行探查减压和修复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8月~2004年4月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和经病理证实的18例(19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中耳置管术7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听骨链成形加中耳置管术2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术3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膜成形术2耳,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耳,单纯乳突切除术1耳。结果:置管者术后1~3个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未置中耳通气管者,1~2个月鼓膜颜色正常。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纯音测听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15耳(79%)。所有患者随访0.5~2年,除1耳因咽鼓管不通,长期留置中耳通气管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为中耳炎症引起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闭合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闭合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总结了5年内采用闭合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的术式49耳和开放式术式82耳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9耳行闭合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者术后20d全部干耳,听力提高在15dB以上者31耳,所有病例随访均无复发;8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者术后20d干耳者仅13耳,无1耳听力提高在15dB以上者。虽然二者的疾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术后恢复快,听力提高明显优于后者,并获得一个正常形态的外耳道,不需术后定期清痂换药。结论对于需行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者,如果设备和技术条件具备,病变范围允许,应优先选择闭合式术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及嗅标记蛋白 (olfactorymarkerprotein ,OMP)在不同胎龄胎儿嗅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及OMP在1 2、1 6、2 0、2 4、2 8和 34周 6例不同胎龄胎儿嗅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NSE免疫阳性反应在孕 1 2~ 34周的胎儿嗅黏膜中均有表达 ,各胎龄胎儿嗅黏膜切片中均可见大量阳性着色的双极嗅神经细胞。孕1 2周时 ,阳性细胞数量很多 ,排列紧密 ,胞体多位于嗅上皮中下部且阳性嗅神经上皮占据胎儿鼻腔上2 /3的黏膜 ,随着孕龄的增大 ,阳性细胞逐渐成多层次排列 ,所占鼻腔黏膜面积却逐渐减小 ,至孕 34周时 ,仅局限于鼻腔上 1 /3黏膜。OMP免疫反应在孕 1 2周胎儿鼻腔上 2 /3黏膜切片中仅发现少量阳性着色的双极神经细胞 ,明显少于同龄胎儿NSE阳性反应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 ,OMP阳性细胞逐渐增多 ,且胞体多位于嗅上皮中上部 ,但其数量仍相对少于同龄NSE阳性细胞。结论 人胚胎 1 2周时嗅黏膜中已有大量的嗅神经细胞 ,其中少数嗅神经细胞已开始发育成熟。随着胎龄的增大 ,嗅上皮面积逐渐缩小 ,但成熟的嗅神经细胞逐渐增多 ,胚胎发育后期的胎儿嗅化学感受器发育已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5.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是指具有完整鼓膜的中耳慢性炎症,中耳内存在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由于无鼓膜穿孔和耳流脓病史,病变发展隐匿,患者忽视未及时就诊,临床上常常漏诊。疾病进一步发展常引起听力下降。为了提高对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认识,对我科收治的23例(27耳)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适宜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区和岩斜区病变的手术途径。方法 :采用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径路 ,手术治疗 9例跨越小脑幕上下的桥小脑角、岩尖、岩斜区肿瘤 ,其中神经鞘瘤 3例 ,脑膜瘤 6例 ;1例大脑后动脉血栓性动脉瘤。结果 :病变全切 6例 ,次全切除 4例。术后 1例出现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并失访。其余9例头痛、头晕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消失 ;其中 4例术前面瘫患者 ,1例术后稍好转 ,3例无改变 ;3例术前并发小脑症状的患者术后有明显改善 ;术前并发的其他脑神经受累症状术后无好转 ;预后按Samii等标准判定 ,7例恢复好 ,1例预后一般 ,1例预后差。术后听力无改变 5例 ,听力下降 2 0dBHL 2例 ,下降 30dBHL 1例 ,下降 6 0dBHL 1例。结论 :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径路术野宽阔、清晰 ,无需过度牵拉脑组织 ,便于切除桥小脑角区、岩斜区占位病变 ,并能较好地保护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7.
在用咽鼓管导管治疗鼓室积液及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成功的基础上[1] ,我们又用该导管治疗中耳炎后遗症 ,包括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症。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治疗 2 5例 2 9耳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中耳炎后遗症患者 2 5例 2 9耳 ,男 15例 ,女10例 ,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面神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方法 报道3例原发面神经水平段的鼓室内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 经乳突入路3例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2例保留了面神经。1例进行了面神经移植术,术后功能为Ⅲ级。结论 结合病史,及早进行CT及MRI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面神经瘤,切除面神经瘤后,保留面神经纤维或及时移植神经可较好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9.
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王永光栾信庸范献良任惠兰丁寿玲丁元萍1993年1月~1994年12月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咽鼓管导管(附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4例72耳,效果理想,报道如下。导管总长155mm管体长137mm管头长12mm管头外偏30°管颈长30...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中颅窝盖板低位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的影响,探讨中颅窝盖板低位的分度标准.方法 对87例影像科报告中颅窝盖板低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CT图像进行冠状位重建,沿外耳道上壁最高点作水平切线L1,自该层面出现上半规管结构的最高点作水平切线L2,沿该层面的中颅窝盖板最低点作水平切线L3,测量L1~L2距离 a和L1~L3距离b,计算b/a值r,依据r值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为正常、轻、中、重及绝对低位,与3位手术医生术前评估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医生根据不同的r值,不同观点如下:①当r<1/4时,不认同影像科提示的中颅窝盖板低位;②当1/4≤r<1/3时,认同中颅窝盖板低位,但手术记录中未提及;③当1/33/4时,清除上鼓室病变时非常困难,中颅窝盖板低位导致的耳后进路已不可避免的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结论 可依据r值可将中颅窝盖板低位分无、轻、中、重及绝对低位"5度",轻度对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无影响,中度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存在困难,重度经耳后进路清除上鼓室病变部分需要磨除外耳道后壁,绝对低位时磨除外耳道后壁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