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HCM或DCM且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均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管腔狭窄≤50%)及冠心病组(管腔狭窄>50%),比较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3组间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符合各类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共681例,其中219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相关检查,包括HCM 126例、DCM 78例、其他类型心肌病15例。H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1.7%(40/126)、21.4%(27/126),与DCM患者[分别为30.8%(24/78)、17.9%(14/7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与DCM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6±9.8)岁、(60.1±7.2)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59.3±9.5)岁、(58.5±8.8)岁,均分别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49.5±11.0)岁、(49.3±12.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肥胖)的HCM和DCM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0.4%(19/27)、71.4%(10/14)。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示,除HCM患者冠心病组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50.4±21.1)mL vs(64.6±22.9)mL、(64.1±27.1)mL,P均<0.05]外,其他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内纤维化检出率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在HCM和DCM患者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均可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心肌病,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外周血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脏MR(CMR)T1 mapping左心室心肌固有T1值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孤立性房颤患者55例(孤立性房颤组),均排除其他相关疾患。另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进行检查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所有入组者均1周内完成外周血PIIINP、CTXI、hs-CRP和CMR检查。CMR检查包括电影序列、非增强T1 mapping序列和延迟强化序列。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房颤患者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房颤患者左心室心肌固有T1值与血生物标志物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组孤立性房颤患者均为阵发性房颤。与对照组比较,房颤患者PIIINP为5.83(3.52,12.40)ng/ml,CTXI为4.63(3.31,6.82)μg/ml,hs-CRP为3.41(1.72,6.61)mg/L,左心室心肌固有T1值为(1261±23)ms,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左心室心肌固有T1值与PIIINP(r=0.492,P<0.05)、hs-CRP(r=0.516,P<0.05)呈正相关,与CTXI(r=0.021,P>0.05)无相关性。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PIIINP、CTXI、hs-CRP均升高,且PIIINP、hs-CRP与左心室心肌固有T1值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组织追踪(CMR-TT)技术的应变量化,分析能否识别冠心病患者缺血和梗死的心肌节段。方法:应用CVI软件,分析在我院接受负荷灌注CMR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9例的左心室节段周向和纵向心肌应变,同时分析在我院接受常规CMR检查的健康志愿者50例。进行应变参数的组间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非缺血节段周向和纵向应变(取绝对值)(19. 81±4. 77)%、(17. 62±5. 24)%均低于健康人组(20. 93±4. 23)%、(18. 94±4. 89)%,P均0. 01。冠心病组非缺血节段的周向和纵向应变值(取绝对值)(19. 81±4. 77)%、(17. 62±5. 24)%,P0. 05缺血节段(18. 72±4. 95)%、(16. 05±4. 95)%梗死节段(15. 30±4. 80)%、(14. 78±5. 21)%,P均0. 05。节段周向应变(ICC=0. 873)和纵向应变(ICC=0. 799)均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节段周向应变(ICC=0. 818)和纵向应变(ICC=0. 725)也有较好的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结论:CMR-TT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可在无需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从功能学方面评估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