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68篇 |
免费 | 1770篇 |
国内免费 | 8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6篇 |
儿科学 | 150篇 |
妇产科学 | 112篇 |
基础医学 | 1438篇 |
口腔科学 | 230篇 |
临床医学 | 1763篇 |
内科学 | 1718篇 |
皮肤病学 | 112篇 |
神经病学 | 522篇 |
特种医学 | 4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490篇 |
综合类 | 269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395篇 |
眼科学 | 312篇 |
药学 | 1856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203篇 |
肿瘤学 | 9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676篇 |
2021年 | 825篇 |
2020年 | 689篇 |
2019年 | 573篇 |
2018年 | 530篇 |
2017年 | 551篇 |
2016年 | 485篇 |
2015年 | 658篇 |
2014年 | 801篇 |
2013年 | 783篇 |
2012年 | 997篇 |
2011年 | 1067篇 |
2010年 | 762篇 |
2009年 | 648篇 |
2008年 | 707篇 |
2007年 | 641篇 |
2006年 | 636篇 |
2005年 | 618篇 |
2004年 | 489篇 |
2003年 | 576篇 |
2002年 | 540篇 |
2001年 | 454篇 |
2000年 | 342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8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22年 | 1篇 |
192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考进行现况调查。采用SPSS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与文化程度、收入和病程具有相关性。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现象且和多因素相关,有必要行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应用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32~79岁.平均54.2岁.患者术前主要存在感觉障碍和下肢疼痛、麻木83例,束带感6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3例.以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椎管内的骨化黄韧带及其毗邻关系结构.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CT三维重建下,90例患者均见根黄通道的存在.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2.7±0.8h,出血量260±120ml.85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无术后加重期.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病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3.2个月.83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完全恢复66例,部分恢复17例.69例束带感者恢复67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55±0.34分,与术前(2.27±0.54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运动JOA评分为3.68±0.43分,与术前(1.53±0.8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恢复率平均为86.48%.疗效优良率为95.56%.结论: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减压充分、相对安全和简便. 相似文献
103.
F.-Y. Deng L.-J. Zhao Y.-F. Pei B.-Y. Sha X.-G. Liu H. Yan L. Wang T.-L. Yang R. R. Recker C. J. Papasian H.-W. Deng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10,21(4):579-587
Summary
Osteoporotic fracture (OF) is a serious outcome of osteoporosis.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OF include reduced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unstable bone structure. This genome-wide copy number variation association study suggested VPS13B gene for osteoporosis in Caucasians.Introduc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femoral neck cross-sectional geometric parameters (FNCSGPs) are under strong genetic control. DNA 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human diseases.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CNVs associated with BMD and FNCSGPs.Methods
Genome-wide CNV associa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in 1,000 unrelated Caucasian subjects for BMD at the spine, hip, femoral neck, and for three FNCSGPs —cortical thickness (CT), cross-section area (CSA), and buckling ratio (BR). BMD was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CT, CSA, and BR were estimated using DEXA measurements. Affymetrix 500K arrays and copy number analysis tool was used to identify CNVs.Results
A CNV in VPS13B gen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pine, hip and FN BMDs, and CT, CSA, and BR (p?<?0.05). Compared to subjects with two copies of the CNV, carriers of one copy had an average of 14.6%, 12.4%, and 13.6% higher spine, hip, and FN BMD, 20.0% thicker CT, 10.6% larger CSA, and 12.4% lower BR. Thus, a decrease of the CNV consistently produced stronger bone, thereby reducing osteoporotic fracture risk.Conclusions
VPS13B gene, via affecting BMD and FNCSGPs, is a novel osteoporosis risk gene. 相似文献104.
虚拟人的腰丛神经断层解剖学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虚拟中国人”(virtual Chinese human,VCH)女性Ⅰ号、男性Ⅲ号腰丛神经连续横断面的走行,建立腰丛神经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虚拟中国人”女性Ⅰ号(VCH—FⅠ)和男性Ⅲ号(VCH.Mm)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腰丛神经的构成及其与腰大肌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Amira3.1(WGS)软件对腰丛神经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在VCH-FⅠ和VCH—MⅢ的薄层断面图像上可以清楚地显示腰丛神经的主要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地反映腰丛神经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VCH—FⅠ和VCH—MⅢ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腰丛神经断面解剖,重建的数字化模型为腰丛神经损伤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的早期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患者25例。根据Tile的分型方法,骨盆稳定型损伤1例,旋转不稳定型损伤17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型损伤7例。尿道完全断裂23例、部分断裂2例。手术方法包括:(1)急诊尿道吻合、尿道会师部分吻合、尿道会师、尿道阴道贯通伤修补,同期行骨盆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9例。(2)急诊尿道会师,延期(7—21d)行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0例。(3)急诊膀胱造瘘,限期(3~21d)行尿道会师及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结果术后随访6~120个月,平均34个月。骨盆损伤根据Majeed的疗效标准,优17例,良5例,可3例。尿管拔除后,19例(76%)患者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平均为18.6mL/s,排泄性尿路造影示尿道断端对位良好,瘢痕平均长度为0.51cm;5例(20%)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须定期扩张尿道或改行其他手术;1例(4%)女性患者不能控制排尿,须进一步治疗。术后耻骨上原发软组织撕脱伤感染伴耻骨后脓肿形成1例,后尿道狭窄5例,阳痿3例,尿失禁1例。结论骨盆骨折的早期复位和有效固定是实现“无张力尿道修复”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2005年7月,使用Hybir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1例,按AO分类:A1型4例;A2型5例;A3型4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8例,手术采用有限切开,骨片钉固定,Hybrid外固定支架不跨踝关节固定。结果术后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6个月。功能评定采用Bone的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优良率达76%。结论Hybrid外固定支架设计合理并能维持骨干的轴线,骨片钉能很好的固定骨折块,同时避免了软组织的并发症,可使踝关节早期活动,防止踝关节僵硬,因而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罗格列酮对实验性慢性环孢素肾病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慢性环孢素肾病(CCN)大鼠模型的肾保护作用。 方法 低盐饮食基础上建立CCN大鼠模型,其中1组模型鼠用RSG同时灌胃。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4天和第35天处死动物,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CsA和RSG孵育NRK细胞。RT-PCR检测肾皮质TGF-β1,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FN、AT1R、p-ERK水平。 结果 RSG可改善环孢素A导致的大鼠肌酐清除率的下降[(0.586±0.094)比(1.072±0.105)ml8226;min-18226;kg-1,P < 0.01]、血浆和肾组织AngⅡ水平增加(P < 0.01)、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P < 0.01)、肾间质纤维化(1.707±0.019 比 2.335±0.022,P < 0.01)、肾组织α-SMA表达增加(P < 0.01)、肾皮质TGF-β1 mRNA水平增加(P < 0.01)、NRK细胞FN、AT1R和p-ERK蛋白水平增加(P < 0.05)。 结论 RSG可能通过减轻炎细胞浸润、影响AngⅡ作用和下调TGF-β1等途径减轻CsA所致的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8.
乙状结肠两种造口方式术后排便功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6年~2006年行Miles手术腹壁永久性造口5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膜外结肠造口28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9%;经腹膜内结肠造口224例,发生造口并发症7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术后2年造口功能优良率为56.25%,经腹膜内结肠造口者为30.80%(P<0.01)。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腹膜内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109.
IN T R O D U C T IO NVarious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regeneration after pe- ripheralnerve injury, including the m icroenvironm entofregeneration, neurotrophic factor, horm ones, etc. R 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rogesterone plays an im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可能发生感染,采用载药补片预防感染是解决方法之一。通过制备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并将其固载至聚丙烯补片(50 mg/片)。扫描电镜观察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以及补片中去甲万古霉素释放率。取健康10~11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制备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别植入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实验组,n=20)和聚丙烯补片(对照组,n=20)。术后观察两组大鼠切口愈合情况,3周时处死大鼠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炎症程度分级。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完整,表面平滑;微球粒径较均一,64%微球粒径位于60~100μm;去甲万古霉素载药量为19.79%。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表面均匀,载药量为(7.90±0.85)mg/cm2,去甲万古霉素体外释放达28 d以上,累计释放率达72.6%。两组大鼠术后均存活至实验完成。22只大鼠切口发生感染,其中实验组2只(10%),对照组20只(1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7 3,P=0.000 0)。实验组镜下见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症程度分级Ⅰ级16只,Ⅱ级4只;对照组补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症程度分级Ⅱ级3只,Ⅲ级17只。两组炎症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14,P=0.000)。结论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对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具有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