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32篇 |
免费 | 7299篇 |
国内免费 | 44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5篇 |
儿科学 | 1003篇 |
妇产科学 | 612篇 |
基础医学 | 6244篇 |
口腔科学 | 1352篇 |
临床医学 | 8398篇 |
内科学 | 7909篇 |
皮肤病学 | 617篇 |
神经病学 | 2663篇 |
特种医学 | 22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5681篇 |
综合类 | 14450篇 |
现状与发展 | 16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6056篇 |
眼科学 | 1512篇 |
药学 | 7524篇 |
102篇 | |
中国医学 | 5060篇 |
肿瘤学 | 48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200篇 |
2023年 | 1533篇 |
2022年 | 3149篇 |
2021年 | 3829篇 |
2020年 | 3267篇 |
2019年 | 2359篇 |
2018年 | 2193篇 |
2017年 | 2270篇 |
2016年 | 1977篇 |
2015年 | 3174篇 |
2014年 | 3806篇 |
2013年 | 3838篇 |
2012年 | 5326篇 |
2011年 | 5430篇 |
2010年 | 4062篇 |
2009年 | 3195篇 |
2008年 | 3497篇 |
2007年 | 3472篇 |
2006年 | 3157篇 |
2005年 | 2868篇 |
2004年 | 2007篇 |
2003年 | 1988篇 |
2002年 | 1743篇 |
2001年 | 1429篇 |
2000年 | 1126篇 |
1999年 | 1088篇 |
1998年 | 595篇 |
1997年 | 601篇 |
1996年 | 455篇 |
1995年 | 458篇 |
1994年 | 361篇 |
1993年 | 198篇 |
1992年 | 226篇 |
1991年 | 244篇 |
1990年 | 183篇 |
1989年 | 157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64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排牙后牙不同倾斜角度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模型,参照丸森贤二的分类法分别采用Monson型排牙法、anti-Monson型排牙法及flat型排牙法[5]进行后牙区排牙,以1cm厚的橡胶垫在患者口内做咀嚼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始终是Monson型排牙法最稳定,flat型排牙法和anti-Monson型排牙法不稳定;下颌义齿后牙的排牙角度应根据牙槽嵴的形态选择不同的排牙法;结论:全口义齿后牙区排牙时,倾斜角度不同对义齿固位与稳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无痛微创法和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306颗下颌阻生智齿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无痛微创法(实验组)和凿骨劈冠法(对照组)拔除患牙,记录2组平均拔除时间、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颞颌关节痛、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拔牙的畏惧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颞颌关节痛、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术前畏惧在术后的消失率和术前不畏惧在术后出现的畏惧率,均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拔牙手术正由传统的凿骨劈冠法向着无痛、微创、安全、规范、舒适、愉悦等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和人类mutL同源物1(homo sapiens mutL homolog 1,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疗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Aza-CdR分别处理体外培养SACC-83和SACC-LM细胞作为药物处理组,以药物处理浓度0 μmol/L为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法确定5-Aza-CdR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C50);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用药后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且随时间延长变化愈加显著.5-Aza-CdR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IC50分别为(11.816±0.023)、(5.751± 0.049) μmol/L.经5-Aza-CdR处理后,SACC-83和SACC-LM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增高1~5倍,MGMT和hMLH1在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Aza-CdR可改变细胞形态,上调MGMT和hMLH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5-Aza-CdR反转MGMT、hMLH1基因DNA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价其修复舌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 用成人尸体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标本,观测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观察其静脉回流情况.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舌癌切除术后缺损,通过观察舌部形态和功能恢复及供区并发症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约4.3 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约3.6 cm.颈横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2.7 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1.1 mm.两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4例用于修复舌部缺损的皮瓣中,3例全部成活,1例小部分皮岛坏死,肩功能运动不受影响.结论 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带蒂转移适于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精确的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对1名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男性志愿者进行颌骨螺旋CT扫描,将获取的Dicom格式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完整下颌骨3D重建,将所得的下颌骨三维几何模型转换成iges格式后,导入HyperMesh软件中完成网格划分及对材料属性进行赋值,最后导入ABAQUS 6.9对模型边界约束条件进行限制,生成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快速地建立了更加精确的人体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联合运用HyperMesh软件和Mimics软件对下颌骨进行建模,大大提高了建模的速度以及模型的质量。结论:应用Mimics和HyperMesh软件可以快速、精确的建立人体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肺腺癌耐药细胞株,研究紫杉醇交叉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浓度递增和短时作用相结合,建立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株SPC-A1/Taxol.通过MTT法检测加入不同药物后耐药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计算耐药指数.结果 SPC-A1/Taxol耐药细胞株对多西紫杉醇、长春瑞滨、长春新碱和阿霉素显示高度耐药,对喜树碱类和鬼臼毒素类显示中度或低度耐药,对铂类药物、抗代谢药和中药榄香烯乳未见交叉耐药性.结论 SPC-A1/Taxol耐药细胞株为一个较好的多药耐药体外模型,对其交叉耐药性的实验研究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 p5 3、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S P法检测 5 6例星形细胞瘤 p5 3及 p16蛋白 ,并同时行组间对照。 结果 p5 3蛋白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明显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而p16蛋白则随级别增高其缺失率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高表达和p16蛋白的缺失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5 3表达增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恶变的信号 ,但 p16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恶性化的过程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胚状体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铁皮石斛胚状体0.2、0.4、0.8 g/kg) ,空白对照组、跑步对照组及铁皮枫斗组(铁皮枫斗1.2 g/kg),进行大鼠跑台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前、运动后0 min及运动后30 min血糖含量、全血乳酸含量变化并检测运动后肝糖元、肌糖元及血尿素氮的含量。 结果 与跑步对照组相比,铁皮石斛胚状体各剂量组可以在跑步30 min后提高血糖含量并降低全血乳酸含量,中、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运动后肝糖元及肌糖元的消耗,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尿素氮的含量。 结论 铁皮石斛胚状体具有提高大鼠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疟疾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早在三千年前即有疟疾记载,从南到北广泛分布,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尤其在农村,流行更为猖獗。据40年代进口治疗疟疾的奎宁数量估计,每年至少有3000万疟疾病例,病死率约为1%。解放初期1829个县有疟疾流行,占当时全国总县数的70%~80%。一、防治过程建国50年来,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经历了调查摸底和重点防治、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1949~1955年为第一阶段,面临建国初期疟疾严重流行,主要是在疟疾危本文为我刊庆祝建国50周年特邀系列综述第26篇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热淋清颗粒和阿奇霉素对非淋菌性尿道炎(NU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在男科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共40例。年龄18~42岁,平均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热淋清颗粒;对照组仅应用阿奇霉素。患者症状评估采用NIH-CPSI评分表量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CPS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5.2±5.1vs9.2±4.3,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5%,对照组65%,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热淋清颗粒与阿奇霉素治疗NGU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通过CPSI评分,联合治疗不仅对症状改善,而且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势明显。对确定最佳疗程提高有效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