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99篇 |
免费 | 2276篇 |
国内免费 | 12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3篇 |
儿科学 | 419篇 |
妇产科学 | 102篇 |
基础医学 | 1329篇 |
口腔科学 | 444篇 |
临床医学 | 2714篇 |
内科学 | 1788篇 |
皮肤病学 | 157篇 |
神经病学 | 381篇 |
特种医学 | 821篇 |
外科学 | 1917篇 |
综合类 | 5971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2546篇 |
眼科学 | 240篇 |
药学 | 2504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2229篇 |
肿瘤学 | 8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292篇 |
2023年 | 301篇 |
2022年 | 651篇 |
2021年 | 862篇 |
2020年 | 698篇 |
2019年 | 396篇 |
2018年 | 397篇 |
2017年 | 624篇 |
2016年 | 460篇 |
2015年 | 800篇 |
2014年 | 1074篇 |
2013年 | 1335篇 |
2012年 | 1970篇 |
2011年 | 2157篇 |
2010年 | 1861篇 |
2009年 | 1663篇 |
2008年 | 1830篇 |
2007年 | 1712篇 |
2006年 | 1541篇 |
2005年 | 1159篇 |
2004年 | 852篇 |
2003年 | 694篇 |
2002年 | 461篇 |
2001年 | 366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3种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试剂盒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比较3种试剂盒的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及抗干扰能力。结果:3种Cys C试剂盒试剂空白CV分别为:2.56%、5.71%、0.62%;总精密度的CV分别为2.39%、8.50%、5.17%,不同试剂盒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0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5%、104.41%、62.80%;校准验证的偏差分别为:3.44%、-7.17%、3.05%;在0.5~6.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黄疸、溶血和脂血对CysC测定均无明显干扰。结论:3种Cys C试剂盒性能均存在不足之处,尚不能满足临床实验室需求。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来自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住院期间的1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其病程分为感染组(176例)和治愈组(60例),同时选取7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愈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3和5.11,均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期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在1:320及以上者53例,滴度在1:160者65例,滴度1:80的58例)不同抗体水平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64、0.48和1.40,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水平在感染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3.
54.
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合理使用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方法运用药剂学、药理学原理对临床常见几种药物剂型不合理使用的做法进行分析,呈明其弊端,并提出合理使用剂型的意见、建议。结果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延误病情,还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药物剂型的掌握,合理使用药物剂型是临床医师、药师的共同责任;同时研制更多新剂型特别是更适于儿童的新剂型,供临床选择应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合理、方便用药,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5.
经导管肺动脉瓣膜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予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将其固定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8只,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送到肺动脉,植入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结果8只羊中即时成功7只,术后即刻以及90d的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直视下经导管植入肺动脉瓣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5只右侧股骨干横行骨折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骨折当天皮下注射CsA 1.5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共注射8周,检测股骨干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股骨干的骨折愈合后,其力学性能参数最大扭力、最大转角和能量吸收仍显著小于各自左侧正常股骨干。实验组右侧股骨干骨折愈合后的最大扭力、最大转角、抗扭刚度和能量吸收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骨折端骨密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1.5mg/kg剂量的CsA对股骨干骨折愈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中的神经外科急重症及术后躁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白酚组(P组),监测给药前(T1)及给药后10 min(T2)、1 h(T3)、2 h(T4)、6 h(T5)和次日清晨7:00(T6)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药物起效时间、达到Ramsay镇静评分2~4级时药物平均输注速度.结果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及心率均有所下降(P<0.05),用药后呼吸频率与T1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镇静治疗后血压较给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4的心率明显下降(P<0.05),用药后10 min内即观察到呼吸频率下降,T2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微量泵持续输入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丙泊酚可应用于躁动患者的快速镇静,右美托咪定镇静过程中无明显呼吸抑制发生,但要注意防范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氨基胍(AG)对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S)致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损伤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HMrSV5为体外实验模型,分为无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L-PDS组(2.5%L-PDS)、L-PDS+AG组(2.5%L-PDS+10 mmol/L AG)、单纯AG组(终浓度10 mmol/L).各组以上不同干预因素与HMrSV5细胞共孵育.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评估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MTT试验表明,L-PDS组OD值为(0.120±0.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98±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DS+AG组OD值为(0.289±0.022),明显高于L-P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均表明,与对照组比较,L-PDS组细胞中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L-PDS组比较,PDS+AG组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可拮抗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致人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并下调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服务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每月2次上门健康教育,共随访8周。分别于出院后1周与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肢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长骨液”对下肢骨延长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患者分为长骨液组和对照组进行配对对照观察。于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长骨液。观察骨延长区新骨生长情况、肢体伤后肿胀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平均骨延长愈合指数为41.797±3.5862(d/cm),治疗组平均骨延长愈合指数为36.291±2.8969(d/cm)(P<0.01)。②治疗组的46例病例平均骨延长愈合指数为37.121±2.2176(d/cm),明显低于国内报道指数。结论:“长骨液”有明显促进骨延长区新骨再生与成熟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