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64篇
  免费   9366篇
  国内免费   5853篇
耳鼻咽喉   751篇
儿科学   1727篇
妇产科学   656篇
基础医学   5736篇
口腔科学   1829篇
临床医学   11913篇
内科学   8383篇
皮肤病学   1377篇
神经病学   1764篇
特种医学   36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032篇
综合类   26365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1629篇
眼科学   1022篇
药学   11495篇
  139篇
中国医学   9753篇
肿瘤学   4296篇
  2024年   483篇
  2023年   1250篇
  2022年   3024篇
  2021年   3758篇
  2020年   3284篇
  2019年   1745篇
  2018年   1894篇
  2017年   2613篇
  2016年   1919篇
  2015年   3656篇
  2014年   4781篇
  2013年   5959篇
  2012年   8932篇
  2011年   9218篇
  2010年   8494篇
  2009年   7554篇
  2008年   7883篇
  2007年   7871篇
  2006年   6772篇
  2005年   5336篇
  2004年   3808篇
  2003年   3187篇
  2002年   2456篇
  2001年   2363篇
  2000年   1794篇
  1999年   613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6.0%,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vs0,P=0.33)。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92.
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升结肠拖出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运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对不能用经肛门拖出术式的小儿长段型巨结肠病例施行根治手术,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优点,探讨其操作方法和特点。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8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施行升结肠逆时针翻转拖出(Deloyers法)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观察手术过程、术中出血、术后合并症的出现、大便排出等情况。术后门诊随访。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90-240min,平均218min。手术出血最多1例为20ml,余均少于5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8例术后均在门诊复诊,随访3-20个月,所有患儿每日排便1-8次,无大便失禁或污粪。5例术后3个月大便稀糊状,半年后转成形大便。结论 应用腹腔镜超声刀技术可有效地施行升结肠拖出手术治疗长段型巨结肠,手术可弥补经肛门拖出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不足,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先天性钩状拇指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17例先天性钩状拇指的临床资料.17例均为双侧,共34手,年龄3~9岁(平均7岁9月);参照Weckesser分型.本组同一患儿双手分型相同,其中Ⅰ型9例(52.9%),Ⅱ型5例(29.4%),Ⅲ型3例(17.6%);Ⅰ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转移或桡侧腕长伸肌和掌长肌腱移植重建拇指伸肌功能;Ⅱ、Ⅲ型通过松解指蹼挛缩、掌指关节关节囊、背侧骨问筋膜及拇收肌横头第三掌骨止点.并采用示指同有伸肌或桡侧腕长伸肌、掌长肌腱转移重建伸肌功能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7个月至15年,17例中11例(64.7%)优,3例(17.6%)良,2例(11.8%)中,1例(5.9%)差.结论 针对先天性钩状拇指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应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术防止角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难治性角膜炎致角膜濒临穿孔24例,术后继续局部药物治疗,随访3-10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均未见羊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所有手术病例无一出现角膜穿孔,角膜溃疡逐渐修复,角膜基质有不间程度的增厚,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是治疗角膜濒临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背景房水外流通路的阻塞或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堆积导致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是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的平衡对ECM的代谢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以通过调节MMPs的表达而调节房水的外流。目的研究猪重组IL-1α对体外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MMP-2、MMP-3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从猪眼取出带有小梁组织的巩膜,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小梁细胞并进行传代,第3代的猪小梁细胞应用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黏连蛋白(LM)进行鉴定。第3代小梁细胞血清饥饿培养24h后分为2组,对照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IL组加入10m/L IL-1α,分别培养30min。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分析IL组MMP-2、MMP-3及TIMP-1蛋白在培养小梁细胞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梁细胞中MMP-2mRNA、MMP-3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传3代的细胞对FN和LM呈现阳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IL组小梁细胞中MMP-3和TIMP-1蛋白的表达量(A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4、t=-5.199,P〈0.05),但2组间小梁细胞中MMP-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65,P〉0.05)。IL组小梁细胞中MMP-3mRNA和TIMP-1mRNA的表达量(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5、t=-1.921,P〈0.05),而2组间小梁细胞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3,P〉0.05)。结论外源性IL-1α能增加猪眼小梁细胞中MMP-3、TIMP-1的表达,引起MMP-3/TIMP-1平衡改变,促进小梁网ECM的分解,增加房水外流,而对MMP-2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两组为视神经单纯切断组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组,每组各15只大鼠。建立大鼠视神经单纯切断和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3、7、14 d取视网膜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及各模型大鼠视网膜上CNTF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上,CNTF mRNA有微量表达,视神经单纯切断后其表达增加(3、7、14 d CNTF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100%、594%和485%),视神经切断并吻合一段坐骨神经后,表达增加更明显(3、7、14 d CNTF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258%、752%和515%)。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可通过提高内源性CNTF来应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索反应,保护RGC,为外源性CNTF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55-357)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复位的效果。方法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22例(22眼),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9例术后高眼压,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尽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使用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为细胞载体,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种植到角膜内表面,观察HUVEC替代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情况以及HUVEC在恒河猴眼内生长的情况。方法 取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3只)、实验对照组(2只)、空白对照组(1只)。实验组:用离心沉淀法将培养的HUVEC移植到去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自体角膜内表面,之后将自体角膜缝回植床;实验对照组:将撕除部分后弹力层的术眼角膜植片原位缝回植床;空白对照组:取下术眼角膜植片不做任何处理原位缝回植床。术后观察各组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于术后30d及60d、空白对照组于术后60d行术眼摘除,标本做病理切片、CD34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观察房角结构及HUVEC在角膜植片内表面形态分布。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维持了一定的厚度和透明性,而实验对照组角膜植片发生严重大泡性改变。病理切片示实验组角膜内表面可见一层细胞生长,CD34染色阳性,提示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未见任何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保留完整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扫描电镜示实验组有HUVEC单层在角膜内表面生长但有大量白细胞聚集及少量细胞碎片嵌顿于小梁网;实验对照组角膜内表面残留胶原纤维样物质,无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见完整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层。结论 HUVEC能够在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生长并发挥一定的屏障作用,维持角膜的厚度和透明性,但会产生较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沣射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16例16只跟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等检查结果.在随访中如有复发者给予重复注药.结果 16例年龄25~42岁,平均(34.50±5.00)岁,随访8~96周,平均(51.50±27.29)周.术前BCVAO~1.69(0.59±0.44),所有病例视力在术后一周时开始提高,4周后趋于稳定,末次随访视力提高1行者1例(6%),3行2例(13%),6行以上者12例(75%),视力无提高但症状改善者1例(6%).术前OCT检查黄斑中心厚度(mean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为160~455(291.33±91.72)μm,术后1、2、4、8周及末次CMT分别为152~396(259.67±78.07)μm、123~365(210.50±72.73)μm、1 15~333(167.17±57.56)μm、109~333(151.50±60.13)μm、101~337(150.67±61.95)μm.所有病例在术后一周黄斑区水肿、出血明显消失;治疗后第2个月复查ICGA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均静止.本组有3例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复发,予光动力疗法,并蓖复注射Avastin 1次,其余13例随访期间未见CNV复发.注药前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无全身和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能使脉络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较快地提高视力,明显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且无严重并发症.但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对13例(14只眼)伴有或将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其中5只眼加行巩膜外加压或环扎术,3只眼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行30~360度视网膜切开,10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注入C3F8.结果 随访3月至3年,术后有2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发生黄斑前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另1只眼为取出硅油后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5.7%(12/14).术后6只眼(42.9%)视力有提高.结论 对于并发视网膜脱离或具有视网膜脱离危险因素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疗效肯定,可保存和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