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27篇
  免费   12112篇
  国内免费   6846篇
耳鼻咽喉   1194篇
儿科学   2183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7171篇
口腔科学   2619篇
临床医学   15055篇
内科学   10145篇
皮肤病学   1329篇
神经病学   2494篇
特种医学   4825篇
外科学   10664篇
综合类   34091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587篇
眼科学   1449篇
药学   14359篇
  172篇
中国医学   12474篇
肿瘤学   5509篇
  2024年   465篇
  2023年   1457篇
  2022年   3734篇
  2021年   4765篇
  2020年   4069篇
  2019年   2167篇
  2018年   2292篇
  2017年   3313篇
  2016年   2534篇
  2015年   4571篇
  2014年   6090篇
  2013年   7908篇
  2012年   11314篇
  2011年   11893篇
  2010年   10909篇
  2009年   9982篇
  2008年   10241篇
  2007年   9836篇
  2006年   8619篇
  2005年   6759篇
  2004年   4795篇
  2003年   3831篇
  2002年   2940篇
  2001年   2743篇
  2000年   2196篇
  1999年   72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 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 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 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 (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伏立康唑居多。用于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的d-AmB 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00,用于静脉滴注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 (L-AmB)DUI值为1.04。结论 该院两性霉素B使用合理,在溶媒的选择上还需要提高,以期获得更高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 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妇科确诊的PCOS患者109例,测定患者血清AM H、性激素水平,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PCOS患者不同AM H水平的性激素及IR值的差异,以及性激素、IR对AM H的影响.结果 对PCOS患者,根据血清AM H检测值按百分位(<25%,25% ~75%,>75%)进行分层,随着AMH百分位逐渐升高,体质量指数(BMI)、HOMA-IR值均降低(F值分别为3.354、3.712,P<0.05),同时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值均升高(F值分别为3.355、3.31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MH水平与BMI、HOMA-IR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28、-0.214,P<0.05),与L H、T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44、0.327,P<0.01).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BMI后,LH及T对AMH存在显著正向影响(β=0.258,P<0.05;β=0.291,P<0.01).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与LH、T均呈正相关,其与HOMA-IR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由BMI解释.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对评估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患者对侧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且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患者66例,运用经阴道RT-3D-HyCoSy检查其对侧输卵管通畅性。根据造影结果输卵管是否通畅,分为通畅组、通而不畅组和阻塞组,比较3组患者疼痛评分。根据造影过程中是否发生造影剂逆流,分为有逆流组和无逆流组,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输卵管阻塞率。结果: 因1例患者子宫明显后屈,造影管卡在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前壁瘢痕处,置管未成功,故成功收集65例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35条(53.8%)通畅,15条(23.1%)通而不畅,15条(23.1%)阻塞。造影过程中13例(20%)发生子宫肌层造影剂逆流,52例(80%)未发生。输卵管通畅组、通而不畅组、阻塞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469,P<0.001),阻塞组大于通而不畅组,通而不畅组大于通畅组(P<0.001)。有逆流组和无逆流组的子宫内膜厚度(t=0.163,P=0.872)和输卵管阻塞率(χ2=3.385,P=0.0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RT-3D-HyCoSy能较好地评估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患者对侧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耐受性较好,能为临床提供可视性强的图片信息,为生殖医学科医生预防此类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及选择助孕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在生殖系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层面,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通过数据的系统化采集和可视化处理,生殖过程中各种关键分子的作用机制正逐步被发现并阐明。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既在保障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了生殖系统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如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不同层次水平上分析生殖系统中不同器官的正常功能或其异常病理现象;同时也促进了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如在对疾病诊治中,新的临床疾病标志物及药物靶点的发现等。综述近年生殖医学前沿研究的最新生物信息学技术并总结现有生殖医学相关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也为后续的各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 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 CI: 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  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展为晚期,且约80%的晚期患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成为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早期有效的筛查及预后评估机制对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CA125是监测卵巢癌病程和转归的重要标志物,然而其特异性不足,其他标志物包括HE4、CA199对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寻找和鉴定新的分子标志物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卵巢癌以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目前卵巢癌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消毒前后效果。消毒前,菌落总数为48000(cuf/ml),总大肠菌和粪大肠菌群>16000(个/L)。消毒后,菌落总数灭活率90分钟达85.93%,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30分钟灭活率达98%,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加入有效氯30mg/L,消毒30分钟能达到较好效果,提示城镇污水应有效地消毒后排放。  相似文献   
1000.
牛磺酸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坏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对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有无直接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Tau对照缺氧 Tau和缺氧 4个组。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钙、镁含量 ,Annexin V- FITC/ 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台盼蓝染色镜检检测坏死细胞。结果  Tau可使缺氧时培养细胞上清液中CPK活性降低 30 % ,坏死细胞减少大约 2 0 %。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镁丢失。结论  Tau对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有直接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镁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